第四百一十七章 水灾-《东方好莱坞》


    第(2/3)页

    当下笑着起身说:“股东大会就在后天,有关于平安的未来发展我到时候会跟林先生详细说说。今天我是听说了老爷子身体不适,过来看看老爷子,就不耽误你们谈事了。这是我的名片,上面有我的联系方式,林先生若是想在深圳到丨处转转,我可以为林先生做个向导。”

    九十年代初大陆用名片的公司高层不多见,这马哲不愧是曾到过欧美学习过的人。林孝智笑着接过了他的名片,也抽了一张自己的递给了他。他起身告辞,欧阳也没挽留,正如马哲刚才所说的,今天这场合不合适,林孝智来拜访欧阳,显然是有事要谈的。

    马哲起身走后,屋子里没有了外人,这欧阳常年来回于香港跟大陆之间,显然对他林孝智十分熟悉,知道他立场上是亲近大陆的,因此态度十分热情:“林先生这次来深圳丨有心投资大陆我们是举双手欢迎。深圳丨作为大陆的改革窗口,一直都在努力学习港台甚至日本跟韩国、新加坡的先进经验,但是因为一部分的历史原因,大陆在基础投资、资金跟技术上与国外的差距不小,而这些正是香港所不缺乏的。就是不知道这一次林先生来,是准备办厂还是直接投资大陆企业?”

    因为大陆改革之初提出的市场换技术、资金的战略,**十年代大陆对于外商投资入股大陆企业并不排斥,当然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限制还是不少的。比如军工和准军工不对外资开放,部分涉及到电力、能源等国家工业命脉的央企国企暂时不对外资开放,同时不少省份还规定外商投资大陆企业时不能占控股权,而且必须招募本地工人增加就业率。

    这些规定无疑是好的,即保持了大陆对企业的掌控,又吸引了外资、引入了新技术跟管理制度,同时还造福了一方百姓。可惜后来在一部分只求政绩的政客跟国企管理者的私心下,逐渐被外资的金元打倒,导致部分国有资产流失,不少优质品牌被外资趁机收购、吞并。

    当然了,现在还是九十年代初。

    “都有吧,我手上刚好有些闲钱,若是遇到有合适的企业,肯定会考虑投资分享大陆改革的红利。当然了,我这次来深圳丨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考虑在蛇口工业区投资建一个大型的消费类电子公司及工厂,完成选址后我会在一个月内投资亿人民币,未来五年内每年至少追加一个亿的投资,其中除了部分技术人员跟管理人员从港台地区招募外,工人会考虑从本地直接招募。除此外,我们寰亚还有心在深圳丨购买些地皮建设一个大型电影城,以满足未来我们集团的拍片需求……”

    计算了一下无线未来将军澳电视城跟大陆横店影视城的投资,林孝智顿了顿才继续说道:“保守估计,五年内寰亚将为影城投资十个亿,港币……”

    邵氏的清水湾片场修建的比较早,花费多少林孝智也不是很清楚。不过他后世来香港拍戏时去过无线的将军澳电视城,据说那里投资约亿港币,听无线电视台的工作人员自豪的介绍时好像说过,光是买地就花去了16亿之多。横店影视城规模比将军澳大了近十倍,未来修建也才花了三十亿人民币,砍掉些建设成本上虚报的水分至少也得二十五六亿。

    现在港币比人民币值钱,所以他投资十亿港币建造寰亚影城,规模上也许不比后世的横店影视城,但铁定要比外景拍摄区才一万多平米的未来无线的将军澳电视城大太多。

    欧阳闻言心中一喜,这两笔可都不是小投资。要知道港澳台商人精于计算,又不像老外那样不惧大陆政府,心里始终担心在大陆投资被没收,所以不少三地商人投资大陆,都是百万、千万规模,而且多是建些没有多少技术含量的服装、塑胶等加工厂,污染不说、也只能让很少一部分受益。若是能吃下林孝智的投资,未来五年内就有十数亿之多,也是少见的大手笔了。

    不过他到底是老人精,却也没全信了他的话。沉吟片刻才回答说:“林先生要在蛇口工业区投资建厂,这个我们是鼓励跟支持的,只要在投资上你们遵守我们大陆的法律,该享受的政策优惠,我可以保证一个都不会少。至于你说的电影城,这个有点麻烦,放蛇口工业区不合适也放不下……”

    他虽然对电影城没什么概念,但是国外的主题乐园倒是去考察过,知道这种场所最是占地,小点怕不都得百余亩。蛇口工业区规划面积才十来平方公里,换算下去也就是一万多亩地的样子,如果把电影城放在基础设施已经开始完善起来的蛇口工业区内太浪费了。只是放弃吧,又感觉有些可惜了。

    想了想,他才问道:“林先生若是不介意把影城建在其他地方,我倒是可以帮你跟深圳丨市政府牵个头问一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