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窖藏-《唐朝地主爷》


    第(2/3)页

    徐清点点头,拿出一张纸来,这是黄诗梅整理出来的,把倪百老头给的三本账簿,合到了一张白纸上。有朱笔写着洛南这边盈利的产业,黑笔写着亏损的产业,最末写着近两年的总利润,合计五万两银子。再加上徐清带回来的,总计十五万两。然后,黄诗梅又把徐家在洛南的所有产业进行了估值,包括土地,再加上长安、沧州、辽东、马尼德处,徐清总算有了百万家资。

    一两银子,乃是千多枚铜钱,比得上后世两千多块,如果把徐清在洛南的钱转换到后世,那也是富豪榜上的人物了。

    寻常的县伯不会有这么富裕的,甚至连徐清一个脚趾头都不如。县伯爷,只不过相当于四品官,若是没有任职,就只有一点点爵禄和地产,当然这个一点点是对于同一阶级的人来说。那一点点钱,堪堪支撑一个县伯府里的日常运转,如果一个县伯又没有收入,又奢侈度日的话,还需要典当过日。

    爵一代出现这种情况,自然也是少的,不然朝廷也没面子,多的是爵二代,特别是那种兄弟多的爵二代。皇帝会稍微添一点土地钱粮,把一代爵爷的土地财产均分,长子继承一下名号。如果这众兄弟没什么功勋建树,再下一代,就是道里主持分配继承了。

    徐清好歹当过一任“清官”,再辽东打劫了奚族、高句丽一番,又办厂开商,自然富得流油,实属异数。

    他方才拿出黄诗梅整理的清单,便是想夸赞杨文一番,顺便商量出一个奖励措施。你夸我聪明,我夸你能干,互赞这种事大伙儿都高兴,上下级直接也好用得很。

    互赞完,杨文高高兴兴介绍和他同来的那几个人,其中两个是和徐家有商业来往的富商,剩下的都是负责在长安和洛南来往的镖头。那两个富商,是杨文指着徐清看了,是清单上除了糖厂最赚钱的产业。

    徐清点点头,原来这是两个经理式人才啊。而那几个镖头,徐清还认出来一位,他去沧州送过一次生猪哩。其余的,却只是护送仙人酿来往。

    简单来说,都是人才,徐清划出一笔银子,三千两之巨,方面分给了眼前几人。并且将几个亏损严重的产业交给他们打理,让他们把产业的亏损扭转过来,并许诺,盈利出来的钱,全额赠送给他们。那俩富商自然是乐意的了,当即拍胸脯发誓。

    像这种应付时见面,徐清回家之后总是不断,有时候是一个庄子的百姓,有时候是个行业的富商,零零散散却是不断。如今红山镇差不多都知道徐清回来了,来看徐清的,自然也带着各种目的。

    见百姓还好,他们只不过是来看看这位传奇人物,聊聊天,徐清也乐意。可见那些商人,徐清却不愿意了,他们都是向徐清来要仙人酿来着,徐清就比较烦这个了。为何?因为他们还想降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