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驱逐鳄鱼-《唐朝地主爷》


    第(2/3)页

    八百标兵,各个着盛装,绑红带,持弓箭。海边往后二三里,站着一干虔诚的百姓,观看徐清起坛施法。

    徐清左手捏莲花指,右手便结不动明王印,一身青色宽道袍,装模作样,在祭坛上面端坐。当然,这些装B的动作,只不过是忽悠广大的普通百姓罢了。

    忽的,徐清站起来了,拿起祭坛上的那一卷檄文,先是念到:

    “恶溪!恶溪!徐某到这里来做刺史,为的是保土庇民。你们却在此祸害百姓。如今姑念你们无知,不加惩处,只限你们在三天之内,带同族类出海,远走岛国,去吃岛国的人吧,听说那里的人常在松下嘿咻的。三天不走就五天走,五天不走就七天走。七天不走,便要严处!”

    恶溪是普通百姓对鳄鱼的称谓,徐清这段话也是说给普通百姓说的。徐清每说一句,他身后的八百标兵便重复一句,这一下,更在身后的一干百姓就听得清楚了。徐清说完,他们也齐呼道:

    “恶溪快走,恶溪快走!”

    在场观看的还有不少书生,于是徐清又向天祷告了一会儿,这才展开手中的那一卷檄文,念到:

    “昔先王既有天下,烈山泽,罔绳扌蜀刃,以除虫蛇恶物;为民害者,驱而出之。四海之外。及后王德薄,不能远有,则江汉之间,尚皆弃之,以与蛮夷楚越,况沧州海之间,去京师万里哉?……  今天子嗣唐位,神圣慈武。四海之外,六合之内,皆抚……

    鳄鱼!其不可与刺史杂处此土也!刺史受天子命,守此土,治此民;而……傲天子之命吏,不听其言,不徙以避之,与冥顽不灵而为民物害者,皆可杀。刺史则选材技吏民,操强弓毒矢,以与,鳄鱼从事,必尽杀乃止。其无悔!

    百姓们听完,皆是心道,原来神仙们说话吵架原来是这个样子的啊。念完檄文,徐清接着下令,让手下八百标同放三箭,以示对鳄鱼加以小惩。最后,杀了一头猪,一只羊丢进了海里,以示对鳄鱼的安抚。众人又呼万岁,大声喊道:

    “恶溪快走,恶溪快走!”

    从此之后,人们把徐清祭鳄鱼的地方叫做“清埔”,海边以后开通了一个渡口,叫“清渡“,又叫”鳄渡”,还把面前那一片大海叫做“徐海”,旁边一座山叫做“徐山”。当然,这时后话。

    现在徐清在乎的是,仪式做了之后,怎么真正除掉鳄鱼。檄文上说的,鳄鱼七天不走,就要严加惩处,也就是说,百姓要在七天之后,再也见不到鳄鱼了。

    放狠话是吓不到鳄鱼的,徐清只得带着放箭,下套,甚至放火烧了红树林,沿着海边一路清理过去,见鳄鱼便杀。鳄鱼虽凶猛,但那也是对于几个  人类来说,如果遇到了一群人,凶狠如鳄鱼那也只是盘中餐罢了。

    生活环境被徐清破坏了,小鳄鱼也被徐清杀个一干二净,说起来和就和抄家灭族一般。

    鳄鱼消失不见,徐清这个事件被后世的史学家称作“徐刺史平鳄鱼”,徐清辛辛苦苦捕杀了七天鳄鱼,却只是被史学家说成:“徐刺史祭鳄,祷告海神,鳄尽东迁也。”

    要说影响最为广泛的,还是徐清抄,哦,不,写的那一篇《祭鳄檄文》。加上徐清先前颁布的那一篇《劝农书》,两篇文章,都是用的朴实之字句,毫无辞藻堆砌之感,却有朗朗上口,读起来让人愉悦。不少文人都发现了徐清文中的妙处,但又抓不住其中的诀窍,模仿了几篇,只是四不像。

    但还有一部分人呢,只说徐清写的东西不过是下里巴人,比不上那些华丽辞赋那般阳春白雪。还有一派人,是中间派,主张徐清的这篇文章大俗大雅,雅者见其俗,俗者也能见其雅。三方各执一词,各不相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