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当然,不是一的平方,也不是二的平方,至少是三和四的平方。 i的销售被彻底引爆。 在发布会上,张晨其实只是玩了一个饥饿营销的小把戏,根本就没有什么五万人同时登陆导致服务器瘫痪,也没有十分钟销售了两万台,真正放出去的库存只有一千五百台左右,毕竟还要给线下的经销商铺货,福士康生产的第一批i只有五千台,如果真是两万台的订单,Matrix根本没有库存。 Matrix不是上市公司,不需要披露经营情况,张晨根本不怕穿帮。 但没过多久,张晨就体会到了弄假成真的滋味。 i真的开始缺货了。 随着i第一批用户已经陆陆续续收到自己预定的电脑,口碑效应开始显现,大量真正的好评开始在网络和传统媒体上出现,更多观望的用户也开始着手下单。 其实第二周,福士康的第二批七千五百台i就已经运抵洛杉矶港和纽约港,但此时,首批五千台已经真的销售一空,线上渠道如此,线下的经销商更是一天十几个电话催货,他们几乎连样机都卖出去了。 而线上订单加上线下经销商的订货,已经积压了三万三千台的订单 真正制约i产能的,不是福士康,而是nVidia。 一方面,黄人勋对i热卖的预估不足,首期产能受限,另一方面,随着i的热卖,原本无人问津的nvidia也开始变得炙手可热,众多板卡制造商开始联系黄人勋,希望能和nvidia合作,进军配件市场。 张晨对此早有准备,就在黄人勋开始热火朝天的同创新、帝盟等板卡制造商眉来眼去的时候,同黄人勋进行了一次约谈。 对赌协议。 火种源原本就持有nvidia百分之四十的股份,加上对赌的5%,就成了百分之45%,是nvidia最大的股东,两人激烈的争吵后,Matrix取得了nvidia未来十年的优先供货权,在nvidia的产能范围内,必须优先满足Matirx的订单需求,在nvidia供货不足的情况下,不能把芯片卖给其他公司。 黄人勋憋了一肚子火,回到nvidia后就开足马力开始生产,这样,才算勉强解决了i的显卡供应不足的瓶颈问题。 i上市首月的二十天时间,销量超过三万五千台,而更多的订单,都排在了第二个月甚至第三个月。 “啊~~~我查了预定日期,现在预订,大约7月2日才能到货。”麦克绝望的往电脑椅上一靠,埃文抢到的第一批i昨天就已经到货了,麦克当时没抢到,后来的第二批麦克看到网上的预计到货时间已经是六月十日左右,犹豫了一下,也没预订,而是去本地的几家经销商那里看了看,结果也没买到。 麦克和埃文的卧室正好相对,两个卧室的门都没关,麦克只要一回头,就能看到埃文和克洛伊两人在摆弄i,更让他难以接受。 麦克刚想去把门关上,眼不见心不烦,就听到埃文在叫他:“麦克!ebay上现在有二手的i出售!正在拍卖!你来看看!” 麦克精神一振,连忙跑到埃文房间,“这么快就有二手了?难道是i有什么问题?” 埃文切了一声:“你自己看看,对方标的底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