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果是按照这个时代的蹴鞠竞技比赛,就以自己那习惯性踢新世纪那种高两米四四,宽七米三二的球门的脚法。拿来踢这种称谓淫荡的古代球门,实在是有些不够看。 不过王洋是何等样人,身为装逼界的泰斗,向来都是靠实力装逼,而且哪怕是在他非擅长领域,他也能够让别人觉得他并且不擅长而只是不屑。 ##### 王洋好好地回忆了一番之前赵佶向自己灌输的关于蹴鞠的所有知识之后,愕然的发现,似乎这个蹴鞠除了有队长和副队长这种称谓之外,就没有了。 既没有前锋,也没有中场,更没有后卫,完全就属于那种球场就在那里,你们想怎么跑就怎么跑,虽然在那些蹴鞠球员的心里边,也知道自己大致该往哪里跑,好去接应队友,接到蹴鞠球,但这几乎完全是靠经验。 而规则也十分的简陋,除了不许用手之外,还有不许在场上打架斗殴,要设法把球踢进对方的球门之外,似乎就没有更多的规则来规范了。 既没有越位,也没有界外球,换人什么的不需要等待死球,总之,规则实在是简陋到令人发指。 难怪凌老大在那里一个劲地感慨,一只好队伍,至少要合作练上三五年才能见效果,说不定七八年才能够完美。 想想后世那些足球队,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只要教练足够好,就算是他一群快递员或者是洗碗工,还不是照样能够把中国国足揍得像条丧家之犬似的。 这说明什么,说明教练的水平很重要,而自己,不就是在这个时代,唯一一名拥有着执教经验的优秀足球教练吗? 唔……观摩过大量的优秀球员的录像,认真的听过无数事后诸葛亮们对于各种情况之下比赛的分析和指点。更曾经拥有过实际操作经验,执教过小区儿童足球队,还执教过九号楼十三号宿舍六人足球队的自己,绝对有资格来担当这一职务。 那边,那几名过来测试脚法的凌云社社员们一面传着球一面朝前移动,很不错,这帮子家伙主要打的还是地面配合,传递也算是比较精准的,不过可惜最后临门一脚的那哥们似乎脚法不够精准,只是打在了那菊花状球门的绳索上被反弹了回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