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海军(第二更,求月票)-《大明铁骨》


    第(2/3)页

    而借流放仕清官员家族于台湾的机会,迫使满清逼令黄悟出击,正是他的计划,尽管钱磊并不是军人,但是他很清楚,基隆是计划中最重要环之一。不仅仅是那里的硫磺,也不是那里将来产出的蔗糖、大米。而是将来安置在那里朝廷,现在没有多少人知道,朝廷行在将会安置于基隆。

    这么做表面上是为了避免与郑成功的冲突,另一方面也为了“挟天子令诸侯”。而且钱磊同样也知道,经略的选择并不仅仅只是一个永历,除了朝廷之外,经略已经同南京的一些宗室有所接触,再加上那一位身份尚且未定的“宗亲”,可以说将来,经略有着太多的选择。对于这一切其它人做何想法,钱磊不知道,但在他看来,经略越是如此,他越会死心踏地的追随经略。

    毕竟,人总有私心!

    钱磊绝不希望经略成为岳飞式的忠臣!

    “我知道……”

    点了下头,朱明忠望着越来越近的郁洲岛,说道。

    “如果不是知道这件事的必要性,我又怎么可以授意四石策划这次行动,只是,我们的力量啊,委实太过弱小了!”

    是的,太过弱小了!

    甚至也正因为弱小,为了能够在基隆立足,才会于荷兰人达成了协议,从而暂时避免了冲突。而这种协议能够持续多长时间?

    恐怕只有老天才知道!

    “胜负难料啊!”

    感叹中,郁洲岛已经近在眼前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位于海边轮窑厂那高耸的砖红色烟囱,那里正向空中喷吐出浓厚的黑烟。

    这个高耸的砖红色的烟囱就这么昂然的树立在郁洲岛的青山绿水间,对于朱明忠来说没有任何的违和感,轮窑厂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一种工业文明的基础。

    第一座轮窑厂是去年诞生于清河,现在清河的建筑都是红砖建筑,而且轮窑厂不仅仅是生产普通红砖和耐火砖的砖厂,同时的它还是水泥厂。原本制造水泥并不在朱明忠的计划之中,毕竟当时面对来自达素十万清军的压力,他根本就没有时间去考虑水泥等基本的建筑原料,直到击败达素之后,在忠义军开始修建军营时,面对砖料的不足,朱明忠立即想到了生产效率更高的轮窑砖厂。它是十九世纪中期,德国人所设计的一种连续式窑炉,尽管在二十一世纪轮窑一种落后的热工设备。但是在这个时代,它却是非常先进工的设计,而且具有连续性生产,产量较高,可以采用各种燃料,建造费用低等优点。

    也正是得益于数座轮窑厂的建立,才使得忠义军在冬天前住进了砖瓦营房中,当然,轮窑厂的另一个功能就是生产水泥。从一开始,朱明忠所想的就是是因陋就简的烧制一种代水泥来满足工厂以及军营的施工需求。而这种水泥又叫做“砖瓦灰水泥”,在八十年代前,不少农村公社都曾使用过。它的生产不需要复杂的设备流程,生产工艺简单到极点,就是把握砖瓦或者陶器粉碎成粉状,然后加入石灰、石膏,既可以直接使用。

    之所以知道有这个东西,是因为曾经听父亲提及过,因为老家的老宅,就是用的这种水泥建成的,因为当时很难弄到买水泥的工业券,所以对于这种代用水泥朱明忠并不是很了解。所以当时才让人将烧好的红砖运到衙门里做实验。吩咐府中的杂役一一敲碎把砖头块敲成小块,磨细的工作,朱明忠自然想到的石碾,不过最后发现石碾的工作效率并不怎么高,不过用于试验倒也勉强可以使用。

    将砖块碾成细粉过筛之后,朱明忠把这些砖粉和石灰混合,然后又加水拌匀,在亲兵和衙署官员的不解之下,这些“水泥”被用来砌一堵砖墙。而朱明忠同样也是满含期待,毕竟他也想亲眼看看这个传说中的水泥是不是真得有效。尽管老家的老家就是用这种水泥建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