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即便是写一本普普通通的小说,也难免要有些人物原型,还要构建书中描述的时代背景、地理环境、典型地标、风土习俗、社情民情,布衣的书里或许还要加上:必要营造的独特氛围、可能发生的离奇事件、前后关联的逻辑合理性、错综复杂的微妙本性等等,其中涉及各种各样的细节,写来极易剑走偏锋,造成结果不尽如人意。倘若仅仅只是一点点支线困惑,布衣还能够继续煎熬着往下写,但碰到主线卡壳,唯一的方法就只有推翻重来,那就当真悲催得很呐!所以布衣想出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请假。 当然,这是玩笑,请假不是办法,重回故地才是办法,回到当时身处的真实环境,必然能够解开布衣的许多困惑,甚至勾起往昔的回忆,洞察到足够的细节;唯有这样,神奇的文字才会如同草丛中的萤火虫般,飘飘忽忽重新归拢于布衣怀中,形成一道状若闪电的球形真气,喝—— 龟波气!破……封印(符文) 纯属扯淡。布衣真有这种能力的话,不至于还需要时而隐匿于大山深处冥思苦想,时而远赴重洋经历滔天巨浪,时而闭门谢客杜绝宾客叨扰,时而深夜惊起记录点滴灵感…… 布衣的文字是从生活中历经摔打体悟到的,是多年来反复被痛击、被挫败而总结出来的,是有时糊涂、有时清醒、内心无数次挣扎、推翻又重建的,是透过表面现象、不小心窥见本质后惶然而生的,是真实经历过、又刻意遗忘后重新到记忆里提取的,是经过筛选、融会贯通转变为正能量后才誊写出来的。 大自然才是源泉,大家看到的仅仅是涓涓细流,是能够用文字描述出的那部分,还有许许多多的话外之音、弦外之意需要大家感同身受。所以,一旦源头干涸,布衣便需要立即追本溯源地去汲取必要的精气和能量,否则有些同学喝到的可能会是穿肠毒液。 所以还是那句话,请假如同码字,布衣绝对是认真的。 -------------------------------------------------------------------- 【作者简介】 许多人都有疑问,作者布衣到底是个啥人? 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很简单——因为作者就是一介布衣,人如其名,非官非商、非富非贵、非恶非匪的一个小小业余文学爱好者,闲来无事打些零工,仅此而已!但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书友有疑问,大约是布衣的经历有些特殊罢了,谁没有些过往经历,顶多甜美或者痛苦而已。 对于各行各业,布衣都多少有些接触,再加上平时好奇心比较重,所以常常涉足一些形形色色的各类场所,仅为了体验美好的人生,不留遗憾。从山村里走出来时,年方十三,因此精力特别之充沛,环境之改变,又使得土逼布衣求知欲爆棚,因此时时事事皆为乐趣,久而久之,知道的也便太多了些。 书中有许多虚构的人物,如陈天宇、李一亭、金焕钊、旷梭、罗注源,这些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带着些布衣自己的影子,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也是由不得人之事,大家尽可以自由去捕捉。 布衣去过多少地方?首先声明,布衣未曾去过其他国家,目前所有的足迹都只是在祖国的大好河山,或许有朝一日也会到国外转转,首先需要考虑的自然是腰包问题,这是一道无法轻易逾越的门槛。至于咱们自己的大好河山,布衣可谓光顾过许许多多,不论南方北方,都曾经留下过布衣的足迹,辽东三省、河南河北、江浙一带、两湖地区、云贵高原、两广庶地,川藏线路,茫茫碧海,目前除了大草原和沙漠(筹划中),没有布衣不敢去之处,时间上或长或短罢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