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 随地大小便是传统!-《大宋主神王爷》


    第(2/3)页

    经过村长老洪的解释,朱子龙搞清了,为什么村里只有村长和阿珠,阿海等有限的一些人,语言天份勉强可以的原因所在。

    因为,疍家人不光是贫困,而且还无法接受教育,不管是私塾还是公学。不管是汉朝时,还是唐朝时,也包括现在的宋朝时,陆地上的学校都不愿意教他们。

    疍家人没有文字,只有一种口口相传的疍家话。不过,村长一家不同,因为他原先的父亲曾经是唐朝时的难民,无家可归后。娶了疍家女,并且因为自己认识一些字,会一些汉家话,于是自然而然的教给后人。

    传到这一代,这一支疍家人多少都在村长的帮忙下,多少会点汉语。否则,朱子龙和他们聊天,只怕是真正的会鸡同鸭讲,大部分情况下无法沟通。

    -

    白天的时候,喝点鱼汤睡觉还不知道,等到晚上正餐,朱子龙的分身看着疍家人的伙食,一阵无语。

    一大堆芋头和咸鱼干,外加,好吧,鱼汤还好可以。跑到村长家的找了一圈,总算找到一点大米,一打听,据说汉人出售给他们,定价是十斤鱼一斤米,所以平时不时过节,他们亚根舍不得吃大米。

    而且一天只吃两顿饭,早饭和晚饭。

    朱子龙可受不了这种伙食,当然应该是说,有钱了有条件了,谁也不会再愿意受苦了。于是,当场拿出银元宝,将各家各户的大米都收购了过来。

    这种平等交易的事儿,双方都没意见。

    于是,村长家当晚,就出现了过节的时候才一见的大米饭,以及各种海鲜火锅,虽然疍家人手里没有任何调料,但是朱子龙有呀。

    刷刷刷的,又是假装从包袱里掏东西,掏出几个油布包纸,里面上好的调料就出现了。

    宋朝没有辣椒,但是宋朝人却喜欢吃辣。

    能提供辣味的食材有很多,除了辣椒,还有葱、姜、蒜、藠头、胡椒、辣蓼、韭菜、茱萸、芥末和芥菜疙瘩。这都是自唐朝时就传入的,以及有宋海运之后到来的。都可以当做辣椒的替代品!

    只见朱子龙把芥子碾细,放到碗里,用温开水调匀,再用细纱过滤掉杂质,加醋调味,做成最简易的芥末酱。用鱼头鱼尾和大量的姜末熬制的鱼汤,姜辣和鱼鲜相得益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