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考核结果-《三国之蜀汉复兴》
第(2/3)页
由于刘寻要突出黜落法的威严,所以这一次被举荐的准孝廉们增多了一半,但朝廷,也就是刘寻通过、认可的人数,却一个都不能多!
另外,在录取的人数中,孝廉、招贤馆中人、百姓推举的人要各自占有一定的比例,才能把未来的官员分化开来,让朝廷掌控大权。
看起来有点像黑幕,带点儿潜规则。但其实,这不是看起来像,而是真真正正的潜规则!
谁考的好?谁考的不好?是刘寻需要的人才,不好也好。不是刘寻需要的人才,好也不好!
如眼前的这张试卷。是兴古郡山家的人写的。书法相当的漂亮,文采也是很棒。可是这政治立场不对呀!
比如说这一道应用题,问郡内出现了蝗灾,粮食减产率达到一半以上,该怎么解决民生问题?他居然答曰:让没有粮食的百姓都投效当地世家大族!把耕地贡献出来,获得大族的粮食赏赐!我靠!你这么一弄,来年百姓没有了耕地,要么租大族的耕地,成为佃农,要么直接成为大族的仆奴!国家的力量就衰弱了呀!
像这种准孝廉,就算你儒家经典背得再熟,填空题满分,解答题完美。也坚决不能要啊!
因为举孝廉占的人数很多,而且一直都是最主流的选拔人才的方法。所以刘寻思考了半天决定,这次考取的人数中。孝廉应该占到一半,其他的两****占一半。
这已经是个天大的突破了!因为在之前,国家官员九成九来自孝廉!
第二天,在王宫外,孝廉考核的结果被公布出来。乃是写在一章巨大的榜单上,形式十分新颖。乃是刘寻故意做的,为以后的科举制做点铺垫。
榜单上写明了:文官考试只收前十五名,武官考试只收前二十名。
众考生有的觉得新奇兴高采烈,有的却念着“祖宗之法不可废”,满脸愁容的去看。
只见文榜第一名赫然是“颜渊”两个大字。
颜渊虽然知道刘寻肯定会录取自己,但是没想到居然被放在了第一名的高位!不禁欣喜万分,大声喊着:“王上圣明!”
旁边有寒门学子笑着恭喜他道:“早闻颜兄学问渊博,只是苦无机会,难以大展身手。如今王上圣明,颜兄定然可以一路平步青云。恭喜恭喜!”
颜渊视之,乃是前两天刚认识的一名寒门才子,叫万奇,跟自己也就是点头之交。再去文榜上看两眼,发现这个万奇也排到了第十五名,刚好被录取!
颜渊知道自己以后要做的事有多么艰难,能拉拢两个出身相似的人,自然是好的。便笑着回应:“万兄的才学也是不凡。虽然名次稍低,但能被录取也是难得!”
两人说完,相视而笑。
忽然响起了一个愤怒的声音:“第一名居然是颜渊?!那个寒门出身、胆敢对士族不敬的家伙?!以他的出身,怎么可以获得第一名?我乃吕家嫡子,居然只获得了第十四名?哼!王爷何其不公也!”
由他的话可以看出,现在九品中正制已经形成了雏形。不以出身论才学,便是“不公”!
此人的言论获得许多世家子弟的支持。
“是啊!你看看,我们孝廉居然才占据一半的名额?这是何等的苍天无眼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