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敏儿的砍价神功初练成-《我去古代卖山货》


    第(2/3)页

    “哎,香她娘,你就带孩子们去吧,看看花草啥的也好啊。”吴氏以为灵儿喜欢那个院子的花花草草的,其实那里是村里孩子们最爱去的地方了,要是遇到张家奶奶心情好还会给几朵戴呢。就是自家的小孙女也有事儿没事儿的往那儿跑,只是大多的时候也不见得能得到。

    除了王大力在王家陪着灵儿姥娘顺便看着车上的东西,剩下的一行人很快就到了张家的门前,他家的大门此刻正开着有人从里面往马车上装东西,看到钱氏过来很是不屑:

    “你们这是?”说话的是一个中年的男子,看样子生活得不错,身上穿着细棉的衣裳。

    这个时代的布料有着很严格的等级制度,只有皇亲国戚才能着精绸;有官身的可以着中绸;一些如皇商或是祖上有官职现在是一方乡绅的,再就是有功名但没有入仕的,也或者是富甲一方的巨富可以着次绸,当然了也有那不是巨富的也会做上那么一件两件的充门面,也没有人去深究。这里的精、中、次指的是绸缎的质地,精绸薄而紧致,具有光泽,并有垂感。属于皇室专用,市面上是难得一见。中绸相比精绸略有差异,只是光泽与垂感稍差,单凭肉眼不易分辩。只有将两种绸缎放在一起才可看出端倪,当然了行家自是一眼便知。次绸就相对于以上两种就要平民化许多,在市面上很是常见,相比于前两种要厚得多,只比棉布薄些。光泽度也要差,如果说精绸的光泽度是五,那么中绸是三,次绸只能勉强算是一了,也就是比没有光泽度的棉布亮堂一些而已。至于垂度还好和中绸差不多,只是质地没有那么细致,但也很是密实。

    至于棉布的等级就没有那么严格了,只要你有钱能买到就可以穿。棉布相比绸缎就更加能体现穿着之人的经济能力,不像绸缎那样与政治挂勾。市面上的棉布大体上分为四个等级,第一级就是精棉,与绸缎相比只是缺少光泽度与垂感,大多数的皇亲国戚、一品大员等上流人士都用它来做贴身衣物。第二级就是细棉,质地比精棉要硬些,没有精棉那么柔软。第三级就是粗棉,质地就更加的厚实,紧致度也差。第四级就是普通百姓常用的麻棉,这所谓的麻棉是指棉麻按3:1的比例混合织成的。质地厚实粗糙,比其他布料耐磨,因此很是受平民百姓的喜爱,前面说的不来客栈的被褥也都是用的这麻棉。说到这儿就不得不说一下还有一种布,是更加贫穷的人家自己用细麻线织的麻布了,类似于现代所使用的那种麻袋的材质,只是比那种麻袋的线细些,织得紧致些,手感上差不多,摸上去有点儿扎扎的。红松屯相比白家屯要富一些,所以没有人穿麻布衣,都是麻棉的外衣,粗棉的内衣。而王家屯的人就穿不起粗棉了,但也都是麻棉的,只有灵儿姥娘家穿麻布衣还都带着补丁。由此便可以看出,这王家的日子是如何的艰难,而那些借钱给他们的人不是善良就是缺心眼儿,当然了灵儿更愿意相信他们是善良。

    闲言不讲,书归正传。

    “我们是来问一下,这房子是不是要卖?”张婶看那人一副瞧不起钱氏的样子就气不打一处来。

    “当然是要卖的,请入内参看参看。”那人一听张婶的话,立刻就将人往院子里带,全然没有了刚刚的表情。

    “这房子是三年前新盖的,一共是两间的正房和两边各三间的厢房。”两间的正房就是指两个卧室一个堂屋、厨房在堂屋的背后。三间的厢房就是指有三个并排独立开门的卧室,厢房没有堂屋及厨房。然后他接着说:

    “这房子的地基挖得深,里面全是大石的。这墙体全都是上好的青砖,屋顶的瓦也是上好的官窑瓦片。你们可以看看,用三年了和全新的一样,再用个五年十年的也绝对不成问题。”这里是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所以好的房子的地基都是深挖个大坑然后用大块的石头垒砌而成,这样防止将来房子下沉。如果没有地基,直接盖在土地上,经过冬季之后,在春季开化时房子就会下沉,这样的房子就容易倒塌。

    “各位,请到正房来看看里面。”众人也不说话,只听他的介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