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厉害!您真厉害!完全是一语中的!”店小二忍不住翘起了大拇指,“刚才我说过,平常来我们店里吃饭的,一百个里大约只有三两个能认识苏州码子。但要像您这样把苏州码子前世今生说得一清二楚的,一千个人里都没有一个!” “你也不看看这位是谁!你觉得这种肤浅的问题能难得到他吗?”浦潇湘与有荣焉地嘚瑟道。 店小二真被吓住了,小心翼翼地问道:“客官您是?” 江水源哭笑不得地回答道:“你别听她胡说,我就是个普通游客。浦潇湘、堀田君,你们瞧好了,这分别是一到十,学会了就赶紧点菜。” 苏州码子并不难学,像1、2、3、十10都是一目了然的,6、7、8则可以举一反三,只有4、5、9需要特别注意一下。在江水源看来,聪明如浦潇湘和堀田祐也,分分钟学会肯定不成问题。 谁知堀田祐也马上就把菜单递还回来,羞愧地说道:“江君还是您点吧!很多汉字我都不认识,认识了我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实在非常抱歉!” 江水源接过菜单仔细翻看一遍,马上就发现了店家的险恶之处。比如说“馎饦”,虽然欧阳修在归田录里说“汤饼,唐人谓之不托,今俗谓之馎饦”,可你个开店做生意的,老老实实写成大家都懂的面片汤不行吗? 还有“嘉应子”,根据宋朝程大昌演繁露记载,就是京城嘉庆坊的李子特别好吃,号称“京城之美”,因此被特称为“嘉庆李”,后来因为大家都知道是李子,干脆直接省称“嘉应子”,可一千年后的现代人谁特么知道“嘉应子”就是李子?你在菜单上直接写成“李子”会死吗? 江水源也曾就此询问了小二哥,没想到小二哥特臭屁地回答道:“在我们樊楼,李子就得叫嘉应子!因为客人来咱们这儿点的是文化,吃的是历史,感受的却是大宋情怀。情怀你懂不懂?你在家吃一颗李子,和在樊楼吃一颗嘉应子的感受能一样吗?” 难道不该一样吗? 江水源强行按捺住反问的冲动,回过头还得耐着性子给堀田祐也和浦潇湘讲解李子、面片汤在大宋的光辉历史,有时候还得特别照顾来自泥轰的堀田祐也的感受:“餺飥、山梨県中心地域作郷土料理。小麦粉水練紐状団子状切。味噌仕立汁物煮,野菜具加”馎饦也是泥轰山梨县为主的地区的乡土料理,用小麦粉和水做成带子状或团子状的东西, 堀田祐也顿时一脸震惊:“江君怎么知道馎饦是山梨县的乡土料理?难道天潮的典籍也有记载?”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