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再战(四)-《校草制霸录》


    第(2/3)页

    江水源从来没有让观众们失望过,更不会让队友绝望。

    他在数百上千道目光注视下慢慢站起身,清声说道:“对方辩友认为‘真理’一词是西方哲学概念,指的是客观事物及其规律在人们意识中的正确反映,我国古代典籍中并无这一义项。并以此质疑我方辩手违反比赛规则。事实真的如对方辩友所言么?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台下一阵轻笑。

    江水源接着说道:“虽然我看的书少,但在看过的古籍里还是有不少‘真理’字眼的,而且含义和我方辩手刚才说到的意思毫无二致。就拿《全唐诗》来说吧!卷六百五十四罗邺的《题终南山僧堂》中说‘唯有吾师达真理,坐看霜树老云间’,卷六百四十九方干的《游竹林寺》中说‘曙月落松翠,石泉流梵声。闻僧说真理,烦恼自然轻’,卷八百四十五齐己的《咏怀寄知己》中有‘三百正声传世后,五千真理在人间’,而卷四百四十中白居易的一首诗,诗题目就是‘自到浔阳生三女子,因诠真理,用遣妄怀’。诸如此类,不胜枚举。虽然我只记得这寥寥几个例子,但应该足以证明对方辩友是欺负我们读书少,故意用生僻典故来哄骗我们!”

    常棣华冷笑着站起身:“究竟是谁在哄骗谁?别以为我们不知道,‘真理’在我国古代是指佛法,与现在通用的‘真理’含义天差地别!你刚才举得第一个例子,诗题就点明是‘僧堂’;第二个例子里不仅诗题里提到‘竹林寺’,诗句也说是‘闻僧说真理’;第三个例子的作者是晚唐著名诗僧齐己,他的知己很大可能也是僧人;第四个例子提到白居易,众所周知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而‘居士’是旧时出家人对在家信道信佛的人的泛称,可见白居易的信仰。事实上白居易笃信佛教,是一位虔诚的佛教徒。

    “你明明知道这几个例子都与佛教有关,‘真理’就是指佛法,却睁眼说瞎话,说什么古籍中‘真理’的含义和你方辩手所言意思毫无二致,还扯一大堆《全唐诗》里的诗句来做伪证。在这里我倒想好好问一句,究竟是谁欺负我们读书少,故意用生僻典故来哄骗我们?”

    江水源嘉许地点点头:“你分析得很有道理!”

    台下观众不仅面面相觑:难道古籍中的“真理”真的是指佛法?难道江水源真的是欺负我们读书少,故意用生僻典故来哄骗我们?

    “怎么样?无话可说了吧?”看见江水源吃瘪的样子,常棣华心里比三伏天吃冰镇西瓜还痛快。

    江水源却神色不动:“怎么无话可说?我不仅要说,还要说明三点意见:首先,我没有哄骗评委、裁判、对方辩友以及台下的观众;其次,在古籍中‘真理’确实可以指佛法;第三,即便‘真理’可以指佛法,但本意仍然与我方辩手所言意思相差无几,刚才对方主将的反驳恰好可以证明这一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