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道教令牌-《大鉴赏家》
第(2/3)页
……
这些人没有吆喝,显得很悠闲,并不着急做生意。做他们这行的,利润空间很大,每天能完成两三单的生意,就比那些坐在写字楼办公室的白领要强。
至于两边的店,就有不少专业的典当店、古玩店、玉器店等等。那些店更是拍苍蝇那么闲,但人家就是讲究三年不开张,开张吃三年,极少出来拉客的,稳坐钓鱼台!
“老板,可以拿起来看吗?”赵天明问道。
摊主是一位有点廋弱的中年人,皮肤有点黑,乍一看还以为是农民工。他抬头看了眼赵天明,发现是一个年轻人,顿时笑道:“你随意,但要轻手轻放,那些古玉摔下来,就算不碎我也得让你买。”
这样的年轻人,往往都是棒椎,也是行内人眼中的“水鱼”,宰的就是这种顾客。
因此,摊主热情了许多,没有急着介绍自己的“宝物”。
其实,摊主并不是本地人,属于流动性的摊贩,二道贩子,专门倒卖这些“文物”,里面有多少真货,他们基本上也都是心知肚明。
就这个摊上的东西,有些是垃圾收购站以垃圾价弄回来的东西,有些则是专门造假的小作坊成批进货的……
总的来说,手头上的货都是便宜弄到手,一转手,就是几百上千倍的利润。当然,能赚多少,还是要看自己的口头能力。有些摊贩,能忽悠专家,赚的就肯定多。
赵天明也是没办法,只有右手接触到物件,才能让古镜查探出具体的信息,才能判断值不值钱。
首先,赵天明接触的是一尊铜像,是一尊菩萨。
果然,地摊没什么好货,不出意料,第一件就是假货。古镜传到脑海的信息:现代工艺品,铜质,生产于几个月前……
“小哥,这是清朝时期的物件,不过做工确实不够精细,算是一件不错的古董,看中的话,不妨买回去收藏,挺不错的……”
赵天明看了眼摊主,暗骂道:这些摊主果然都是老油条,说谎还那么自然,炉火纯青呀!几个月前生产的,被你说成清朝的东西。
随后,赵天明一连看了好几件,几乎都是现代工艺品,做工稍微好点的,也就是几十块钱的货。
对于那些东西,赵天明都懒得问价钱。
发现赵天明看了那么久,都没有问价钱的意思,摊主的热情逐渐消磨,干脆都不介绍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