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六章:问题-《工业之流光岁月》


    第(2/3)页

    英宇航都直接参与歼八大改,而且还是让奉天所为主导,屠正星和老汪两人皆面面相觑,倒是能够明白为什么海空军要统一口径支持歼八大改了。

    笑话,光听这口风,说不好就直接是英宇航把狂风战斗机相关技术提供给歼八大改使用,而国内军方肯定抵挡不住大馅儿饼的诱惑,海空军之前就是对歼轰七再有想法,这次也都要烟消云散了。

    “这样的话,那确实就没办法了,看来歼轰七很难再继续做下去,我原本以为有了青城大推力涡扇发动机之后,国内还能趁机会推出自己的双发重型多用途战斗机,但现在看来,实在是......”

    接着,在众人的疑惑中,屠正星硬是跑回房间,拿出一堆略显老旧的图纸,但这“老旧”显然不是随着时间流逝而自然形成的老化,而是纸张长时间翻折、修改的结果。

    铺开图纸:“这原本是南非的简?凡?洛格伦伯格中将所提出的双发设计方案,虽然我个人感觉南非是不需要这种重型制空战斗机,但还是利用业余时间大概设计了一份草图,设计也都是基于南非方案放大而来,类似于幻影2000和幻影4000之间的关系。”

    幻影4000战斗机在八十年代的影响力和地位,大概类似于上位面2010年之后的奉天骨头鹰项目。

    两款飞机都是原型机制造出来了,技术看起来也足够先进,并且还在航展上频频露面,但就是国内军方不买账,虽然研制单位都想有外销的想法,但事实是什么情况,谁也说不清楚。

    但不管幻影4000最后落得什么结果,但它也算是给出了基于单发战斗机放大,从而改进出双发重型的设计思路。

    开放之后的共和国同法国航空制造业交流不算少,何况幻影4000本来就是对外公开的项目,屠正星知道这些却也是正常。

    往图纸上凑过去,略微一看,也就大致明白这东西是个什么设计,比起幻影4000继承自幻影2000的下单翼设计来说,自南非方案改进而来的多用途重战,似乎看起来要顺眼好多。

    由于南非方案是机腹进气的翼身融合设计,这种情况下做放大改进,自然还是机腹进气方案靠谱一些,但某人明显在进气道设计上,还可以看到些米格29的套路。

    同样是机腹进气的双发设计,台风选择了左右进气道合并于机腹下方的方案,而米格29、苏27这些苏系飞机则选择了进气道分离,拉大左右发动机间距,从而形成中央升力体。

    很显然,屠正星设计的南非双大推重战是走了发动机宽间距的苏系路线,这样做的好处当然是不少,可以有更好的升力系数,更多的挂点,左右发动机之间互不干扰等优势。

    但发动机间距被拉宽,最大明显的问题自然就是飞机横滚能力下降,并且间距要是太宽,还会导致垂尾设计复杂化,宽间距的重型战斗机大都采用双垂尾设计,这又和单发单垂尾的南非方案有了更大、更多的变化。

    反正在汪正国看来,这款所谓南非方案放大方案和单发方案差距已经很大,所能够通用的相似技术,恐怕也没多少了。

    不需要汪正国站出来,老汪同志就首先摇摇头,倒不是他觉得这飞机的设计有问题。

    “这方案要实现起来,恐怕并不容易,南非这边有钱,但也无法支持一款重型战斗机的研发、采购、维护,至于国内,连歼轰七都已经彻底下马了,这种双大推的设计恐怕更难有市场。”

    幻影4000战斗机早在80年就在巴黎航展公开展示,获得了包括法国国防委员会50架的采购意向,再加上沙特、伊拉克当时的看好,本来这是大有前途的项目。

    但现在的时间都已经到了85年的年底,除了五年前的巴黎航展上惊鸿一撇之外,之后幻影4000就因为各种原因,不仅国内的订单没了,外销订单也因为各种原因而丢掉,最终项目被迫放弃。

    要说幻影4000的技术不够好?

    恐怕这也不见得,采用鸭式气动设计方案,再加上双发设计,再加上当年航展上吊打一堆三代机的小半径转弯机动,虽然因为是巴黎航展主场的原因,免不了会有些水分,但多少还是有些亮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