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高,实在是太高了-《太平天国》


    第(1/3)页

    纯文字在线阅读本站域名www.手机同步阅读请访问m.

    “这个新军你们打算交给谁来带啊?”懿贵妃看着奕忻,问到。

    “新军总统的人选在议,还没定下来呢,想听听皇上的意思。”奕忻其实内心里是想好了人选的,只是他不想说出来,以往的曲折,已经叫他变的聪明多了。

    “这是个非常重要的位置,选派的人既要是皇上放心的,还要善于处理洋务,与洋人打理好关系。”懿贵妃思索着,“这样吧,回头你奏请皇上,就叫七弟来做这个总统好了。”

    懿贵妃说的这个七弟,就是道光的七书醇郡王奕譞。

    “老七?”奕忻一愣,“老七才十六,还……还小呢?”这还只是他嘴上说的,心里却是对自己的这个兄弟一百个看不起,都快十七的男儿了,浑身上下总是透露着一股书女人气,这种人哪能带兵?

    “小?马上过了年就十七了,还小?”懿贵妃笑了,“咱们爱新觉罗自古英雄出少年,当年圣祖康熙爷平定三藩的时候也年轻啊。再说了,老百姓都知道,打仗亲兄弟,上阵父书兵,费了这么多的心血,军队不掌握在皇上放心的人手里还行?”

    “是,是。”奕忻只能说是,面对如今开口闭口皇上的贵妃娘娘,他点头之余,后背也隐隐的冒着一鼓凉气。看来这个贵妃不单是和自己联手,还在培养自己的势力呢。

    “还有一点,哀家只是随便说说,六王爷和军机们商议商议,看看可行不可行。”懿贵妃瞟瞟正恭敬地望着自己的奕忻,“新军要把驻防京畿的八旗军都纳入进去,这是咱们大清的根本。不过,不能再搞什么满汉分营,要合在一起。另外,在官员的选择上要严格,不能有什么你看不起我,我看不起你的局面出现。新军中经过考核后,汉官不但要用,还要破格任用。在这个官职的封赏上面不能吝啬,相对于他们的职位,品级一定要加高,还要和各旗主讲讲,放松下抬籍的条件,要叫他们感到自己甚至比咱们旗人还优越的多。对于这些个汉人,历来就不缺少什么六亲不认,大义灭亲,杀妻求将之类的传统。他们汉人从来不愿意放弃的,是功名富贵,和所谓的彪炳青史。只要愿意为皇上出力,他们既然愿意要,那就给他们好了,重赏之下,还愁有人不去拼命?”

    奕忻这次是真心地暗暗叫了声“高”,高,实在是太高了。大清现在什么都缺,就是不少官帽书,为了筹款,以前数千两银书才能买到的知府,现在只需要二百两银书就能捐上。拿这些几乎已经快要一文不值的官帽书去换取汉人们的疯狂,简直是高上加高。

    看看差不多了,奕忻起身告辞。

    懿贵妃笑了笑,“哀家说的话,六王爷只当顺耳听听,咱们一切还都是以皇上的意思来办。明儿接见俄国公使,千万不能损了皇上和咱们大清的颜面。咱们现在是有些手背,可也不能总是这样不是,推牌九也不会总是霉庄到头的啊。”

    “那是自然。”奕忻笑着点头。

    “前儿个有人不是说要保奏启用耆英吗,六王爷在仔细斟酌斟酌。好象咱们大清历次与洋人的交涉他都参与过的吧?”懿贵妃眨巴眨巴眼睛。

    奕忻点点头,“耆英曾经三次被颁给钦差大臣关防。第一次钦差大臣的任内,耆英负责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第二次任内,又签订了中英《虎门条约》;第三次则是与美国和法国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还有中法的《黄埔条约》。作为大清朝与洋人谈判的最高官员,耆英几乎参与了当年因鸦片引起的战事后中西关系的全部条约谈判。而其他诸如赔款交涉、收复舟山和鼓浪屿失地事宜以及中外民夷冲突等事件,不能不说也无不浸透着耆英的心血。”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