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四章 翰林出题-《秋风传》
第(2/3)页
沈若寥道:“小可粗识几个字而已,何敢在先生面前舞文弄墨?今日只当是腆脸造次,求教于先生,贻笑大方了。”
他把小二叫来,又塞给他一张贯钞,道:
“你这店里的生意,就当我赔了。这位井爷和这位大人的茶钱,你也不必再向他们要了。你看看,这些够不够?”
那小二犹豫了一下:“沈大人,这些砸坏的碗碟都是上好的青白瓷,成套购置的……”
沈若寥又掏出一张来给他:“现在呢?”
“大人您周全,您体谅!”那小二收了钱,刚要走,沈若寥叫住他:
“别忙;我也在酒店里做过小二的,你别以为我心里没数。再泡一壶上好的吓煞人过来,另外,再点两支高烛,这儿的光线实在太差劲了。还有,你这茶楼叫什么名字来着?招牌那么旧,我来了几次也没看清过。”
“是;小的茶楼名叫碧云斋,您别看这招牌旧了点儿,我们这茶楼自打至正三年上就开张了,到如今已经六十年了,在应天府里也是响当当的牌子呢。”
“碧云斋?”沈若寥等那小二下去,沉思片刻,对那文士笑道:“小可有个念头,我以碧字开头为上联,先生以云字接下联。先生以为如何?”
那文士微笑道:“怎样都行。”他笑吟吟地在一旁坐下来,看小二举出两支高烛来,端端正正摆在茶桌上,一壶吓煞人已经沏好,清澄的绿茶倒满了四只茶杯,上好的精瓷。紫砂壶的造型十分别致,蟠桃形状,桃叶巧做壶盖,一枝托底,变成壶嘴从前方探出,细微地向外吐着白气。
沈若寥轻轻品了一口绿茶,望了一眼边上明显已经准备好鄙视的文士,有些郁闷。这个人到底是谁?如果他足够阴狠的话,他真该立马摸清对方的身份,然后想办法向皇帝进谗言,将其好好修整一顿。无奈他不是这种人,偶尔冒出这种念头,也下不了这种决心。
他沉思片刻,提笔在纸上写下一行行书:
“碧水盈杯,兰香绕室,但觉新茶爽口,浑忘清水无色无味。”
这个出题的文士明显怀疑自己是燕王的眼线内奸,不相信自己真的自从燕王起兵之日起,就已经彻底与燕王划清界限,立场坚定地站到天子一边,也为皇上出了不少力。沈若寥借清水暗喻自己,是受了眼前一壶绿茶的启发,才想到真水寨的祖训“真水无香”,表达的更多是一种无奈。
那文士见他写完,站起身来,走到桌边,细细览过纸上的墨迹,颔首微笑道:
“果然好字!这上联也是用心良苦,沈大人费神了。”
沈若寥起身离座,说道:
“先生见笑了,请多指教。”
那文士毫不谦让地在桌前坐下来,掀起衣摆,二郎腿一翘,不假思索,提笔就在另一张纸上龙飞凤舞地写下一行奇文:
“云波自井,雾气冲天,须知清水怡神,只因茶叶有情有心。”
一句话,暗示了沈若寥原本的出身和现在的地位,差异何其巨大,也点明了这一切都是因为天子的恩遇,自然是直面驳斥了沈若寥软弱无力的上联。沈若寥看得明明白白,不由叹了口气,轻轻感慨道:
“先生才是真正的高人。何况这一手奇字,仙而不虚,浑然一体,成竹在胸,洒脱至极。妙文妙语,沈若寥无话可说,甘拜下风。只不过,我还是想为自己申辩一句:先生您冤枉我了。”
那文士抬头望着他,微微一笑。
“沈大人刚才自己说的,‘试玉当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在下又何妨拭目以待呢。大人忘了落款了;您的大名如果不签上,可就枉了这一手好字,只怕这碧云斋客人要少一半了。”
沈若寥浅浅一笑,在自己的上联下方署上落款题名。那文士等他题完,接过笔来,在自己所书下联上大笔一挥,飞快地题了两串字,便把笔放回桌上,将两幅字一并递给店小二,说道:
“店家明日就去裱了,就挂在正门大堂上,保你自此生意兴隆,座无虚席。”
那小二惶然接过字来,诺道:“那是当然;沈大人的仙书在此,那是肯定能把全京城的客人都招揽过来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