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广陵流水-《秋风传》
第(3/3)页
那老道只是听了那起始的一句,便在心里默默长叹一声,放弃了自己为徒儿争夺的努力。
这是高下立现,这琴声也和这武艺一样,已经炉火纯青,举世无双。也许这广场之上,成千上万人之中,很难有几个人能听得出高下;然而作为真正的高手,他不会否认事实。
他已经心甘情愿地认输。
尽管这并不能消却他心头对沈若寥与生俱来的反感。
沈若寥却已经完全忘记了他的存在。他甚至已经完全忘记了南宫秋的存在。雪片簌簌地落在琴弦上。他的眼中,现在连琴弦都没有,只剩下面前的秋风。
三年前的自己,真的太浅薄了。
他已经和飞扬的大雪一起,和沉寂的天地一起,和天地间的万人万物一起,融化在了流水琴声中。
道衍惊讶而沉默地听着。一年前,他第一次在庆寿寺中见到了为母亲上香的沈若寥,两个人一番交谈,到现在,他似乎感觉到,这个少年心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那是什么变化,他说不清。但他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活了六十多年,却是头一次,听到有人把《流水》弹得如此广阔,如此深远,如此恒光漫溢。
一个人究竟该有怎样广大的心胸,怎样高远的志向,怎样深邃的领悟,才可能弹出这样的琴声。这些,面前这个看似简单文弱的少年人,可能做得到吗?为什么他让自己感到如此惊诧和意外?这琴声真的是从他指下发出来的吗?
道衍不由自主看了朱棣一眼;燕王正龙眉紧拢,目光迷离,专注地盯着沈若寥,神情中隐藏着微微的诧异和深深的思索。
飞雪飘摇。巍峨宏伟的端礼门城楼已经让大雪抹得一团模糊。天地之间一片朦胧,一片肃静,好像没有任何生灵,好像所有的生灵都在欢快地跳跃奔腾,却没有任何声音。
悲风流水,写出寥寥千古意。归去无眠,一夜余音在耳边。
许久,人们才意识到,《流水》之音已经无声无息地停止了。没有一个人开口。没有一个人动一下。天地之间,仿佛都在大雪中,变成了静默的雕像,变成了沉思的永恒。
沈若寥沉默良久,把琴拿开,站起身来,秋风挂回了腰带的金钩上,回头向南宫秋望了一眼。
秋儿呆若木鸡地立着,好像还没从琴声中回过神来,凤冠上面结了一层洁白的雪花。
沈若寥无声地叹了口气。他把琴双手送到那老道面前,客气地说道:
“晚辈献丑了;请前辈指正。”
那老道打量了他一下,接过琴来,没有理会他,回过头对自己的徒儿说道:
“你该做什么,便做什么。”
那少年这才醒过神来,忙走到南宫秋面前,重重拜道:
“草莽之人,粗野无礼,不懂世故,更不知轻重,搅扰了郡主殿下的婚礼,更伤了殿下的颜面,都是诚心爱慕所致,绝非有意冲撞和惊吓殿下,还望殿下原谅。日后若有机会补偿,我愿为殿下驾车牵马,肝脑涂地,绝无怨言。”
道过歉,他却抬起头来,坦诚地直视着南宫秋的脸,说道:“郡主殿下,我们后会有期。”
说罢,他便起身要走,秋风却已然横在胸前。
“还有燕王殿下,”沈若寥冷冰冰说道。
那少年想了想,转过身来,面向燕王,却只是简单行了个礼,连腰都没弯一下,便又转身走了。沈若寥刚要拦截,朱棣却突然叫住了他。
“若寥,随他去,”燕王说道,“山野清士,不拘世俗礼节,本来无妨。”
沈若寥这才肯收回秋风,看着那少年和那老道一并下台。人群自动无声地让出一条道来,让他二人飘然离开。姚表本能地站起来,开口仿佛想要呼唤什么,却迟疑了一下,终究没有出声,轻轻叹了口气,又坐了回去。
机灵的马三保已经反应过来,不失时机地高喊道:
“仪宾郎赢啦——”
台下燕王手下的将领和士兵们顿时齐声欢呼起来,很快,四周的百姓也深受感染,一起热烈高呼起来。被飞雪阻隔了视线的城楼和南宫墙上的士兵们也大声擂鼓欢腾起来。
那输了的少年跟着师父走远了喜台,又恋恋不舍地回头向南宫秋张望了一眼。这一瞬间,沈若寥却蓦然看见,南宫秋偷偷向那正在离开的对手看了一眼。
他心里说不上一股什么东西蹿上来。他走到她面前,没有说话,却伸出手臂,紧紧把她圈进了自己怀里。
南宫秋挣扎了一下,便不再反抗,软软地贴在他胸口。广场上的观众大笑起来。一直龙眉深锁的朱棣也笑了,起身离座,走到他们面前,说道:
“若寥,这回,孤可是要真真正正地恭喜你,也恭喜秋儿了。”
沈若寥松开怀抱,依然紧紧拉着南宫秋的手,舍不得放开。
朱棣意味深长地望着他,说道:
“是自己的,就决不允许别人侵犯和夺走。自己想要的,也一定要争取,也一定有本事得到。——好小子,你倒是有些像我呢。”
沈若寥脸上微红。他轻声说道:
“打我的脸也就罢了,还当众打秋儿和您的脸;我若不杀杀他的威风,我还算什么男人啊。”
朱棣笑道:“那也是个了不起的愣头小子。不过,想跟你抢,他还差得远。他倒是个人才,孤还想问问他姓名,他倒先跑了。年轻人还是脸皮薄啊。”
沈若寥忧心忡忡道:“以后肯定还会再见的。他已经说了,他还会再来的,他会跟我抢到底,这事且没完没了呢。”
朱棣呵呵笑起来:“你担心什么?你不是已经赢了他么。论人品,论才智,还有什么你比不过他?你倒是挺能谦虚的。下次他再来的时候,你一定要问出他的姓名来。如果有可能,我也想好好会会这个愣头小子和他那个古怪师父。”
姚表在边上听见,想要插嘴,犹豫了一下,又放弃了,始终没开口,只是坐在一旁愁眉不展。
朱棣走到吕姜身边,吕姜忙站起来想要跪下。他伸手拉住了她,笑吟吟地说道:
“亲家母,你有这么出色的儿子,孤真要好好感谢你呢。咱们一同进宫去,我和王妃已经备好了喜筵,大家一起开怀畅饮一杯,为这对新人祝福吧。”
说罢,他命令马三保和骆阳备驾回宫,同时邀请四位朝廷官员一同赴宴。在比武中大受尴尬的张昺和谢贵自然是不甚恭敬地拒绝了燕王的邀请。张信则十分诚恳地表示他确实还要回家陪母亲,如果下次有机会,他一定再和朱能将军好好切磋切磋。景清则什么也没说,客气地推辞掉了燕王的邀请,和其他三人一起离开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