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此心惟君-《秋风传》


    第(2/3)页

    沈若寥不敢抬头:“《蜀王入川图》一事,蜀王独坐书房览图之时,却被方孝孺远远看见;方先生报告给了天子。齐泰、黄子澄和方先生三人讨论良久,猜不出图中究竟有何深意,却都断定一定有深意。若寥失职,没能保密,还望王爷责罚。”

    燕王一时没有说话,也没有表情。

    沈若寥顿了顿,继续说道:“还有,方正学大人托我捎一封信到济南,给山东参政铁铉大人,他说信里都是和铁大人商议朝廷削藩之事。沈若寥直接把信送到了铁铉大人手中,没有带回来给王爷您——”

    他说不下去了。

    朱棣一点儿动静都没有;兴圣宫里静悄悄的,落针可闻。

    许久,燕王开了口,低声说道:

    “既然是蜀王自己被方孝孺发现,你也无能为力。孤干吗要罚你?”

    沈若寥道:“因为我不够机灵;方孝孺在天子面前提起,我却想不出话来解释开脱,反倒让他们觉得我是心虚。”

    朱棣摇了摇头,弯下身,把他从地上拉起来,无奈地笑道:

    “傻小子,朝廷盯着我不是一天两天了,不会因为一幅图卷就猜忌我,更不会因为你为我开脱就放过我。你明白吗。你说什么其实都其次。密信不密信,深意不深意,他们信与不信,其实没有任何区别,结果都一样。朝廷削藩是步步为营,势在必得了。这种时候,我自己的人才是我真正能依靠的;你们都是我的顶梁柱,缺了谁我都无法支撑下去。若寥,孤现在需要你时刻在孤身边,帮助孤渡过这个难关。你心里不要再有任何疑虑了。”

    燕王看到沈若寥眼中的感激和释然,仿佛是阳光又重新回到了那张脸上。他摇头笑道:

    “傻小子。现在,你告诉孤,方正学给铁鼎石的信里,都说了些什么?”

    沈若寥听到铁鼎石三个字,心里一动,想到铁铉说的话果然不假,王爷和他是有些交情的。

    他说道:“他告诉我是说朝廷削藩的事;别的我就不知道了,我也没有拆开看。那是方先生的私人信件,我既然答应了他,无论如何也得帮他送到铁大人手中,不能让别人看见。”

    “孤明白;你很讲义气,这件事你做得对。”朱棣道,“你见到铁鼎石了?你们有没有说什么?”

    沈若寥迟疑道:“说了;他问我对削藩怎么看,还说——说,希望我能够明大义,识大体,为朝廷效力,不要帮助王爷起兵造反。还有方正学先生,他也说过一样的话。”

    朱棣轻轻叹道:“连孤的人都开始抢了。那你呢,你是怎么想的?”

    沈若寥问道:“王爷,您真想起兵吗?”

    朱棣道:“如果我想,你怎么样?如果我不想,你又怎么样?”

    “这么说来,王爷您还是想了?”沈若寥小心翼翼地问道。

    朱棣审视了他片刻,淡淡问道:“若寥,夫人城上,黄狸子自称是锦衣卫受天子之命,前来调查取证;还有京师宫中,面对天子和朝臣的询问——你有两次机会,完全可以选择配合朝廷,从而全力以赴反对我燕王起兵。第一次机会,你却选择了投江毁信;第二次,又选择站在孤这边,帮孤说话。你心里并不知道孤是否真有起兵之意;能不能告诉孤,你又究竟为什么要如此选择?”

    沈若寥苦思良久,说道:“王爷,我……很难解释。我只是不希望,朝廷对您像对周王一样;全城的百姓都会心痛的。王爷,我一直觉得,太祖高皇帝没有把皇位传给您是个错误;可是现在,事实已经是这样了,坐在皇位上的毕竟是您的亲侄子,您如果起兵的话,是不是——不过,他削藩确实很过分,完全不顾及骨肉亲情。但是,是不是应该以牙还牙,以暴制暴,以错误来对抗错误——说实在的,王爷,我不知道,我想不通。”

    “孤也想不通啊,”朱棣叹道,“你困惑;孤也很困惑,我不知道我究竟该怎么办。”

    沈若寥迟疑了一下,说道:“您还在犹豫?”

    朱棣望着他,沉思了一下,说道:“我是在犹豫。你要劝我什么吗?”

    沈若寥摇了摇头:“不是,我只是有些想法而已。”

    “你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