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燕宫复命-《秋风传》


    第(3/3)页

    他答道:“天子——也就那样。”

    “我的三个儿子也在京师;你可曾见到他们没有?”

    沈若寥道:“王爷,若寥无能,没有把三位殿下解救出来。”

    朱棣淡淡微笑道:“又是胡说;天子是三个王子的堂兄,三个王子在天子宫中寝食无忧,又有方正学这样的大儒为师,是他们千载难逢的好福气。听你的意思,倒像是他们遭了灾了?”

    沈若寥仔细品味了一下朱棣话里的真正意思,明白了王爷是想知道三个儿子的日子究竟过得怎样。他不由暗暗佩服王爷的心机,说道:

    “老实说,此行我并没有在宫里见到三位殿下。甚至入宫之前,我都不知道王爷您把他们送到京师吊丧去了。后来还是黄子澄黄大人提起,我才知道此事。天子知道王爷和娘娘惦记着三位殿下的起居寒暑,特意修书一封,命我带来交给王爷。还有方正学方大人,也为了三位殿下的学业之事,托我给王爷送来一封书信。王爷您现在过目吗?还是……?”

    朱棣似乎并不感到意外,说道:“既然是天子和方先生的信笺,孤当然应该立刻拆阅。若寥,一路辛苦你了。襄阳的意外,你为孤受了大罪,也委屈你了。”

    沈若寥将朱允炆和方孝孺的信奉给燕王。朱棣接过信来,飞快地阅毕,龙眉微锁,沉思了片刻,望着沈若寥,不动声色地问道:

    “信里的内容,你知道吗?”

    沈若寥道:“知道大概;天子和方大人写信之前,曾经当着我的面和齐泰、黄子澄两位大人讨论过。”

    “当着你的面?”朱棣眼中一闪,“他们还说了什么别的么?”

    “其它的都是一些大面的东西,说到细节的时候,方大人就把我送出来了。”沈若寥道。

    “大面的,是些什么?”朱棣问道。

    沈若寥想了想,道:“王爷,跟您说这些大面的,不如跟您说细节。不过细节是从别处得到的。我见到了二王子,不过不是在宫里,是离开皇宫以后,在市中一家酒楼里。”

    朱棣闻言,不由自主坐直了身子。“哦,你见到二王子了?详细说说?”

    沈若寥把他如何见到朱高煦、以及朱高煦和他说的话都一五一十地说了出来,包括朱高煦请了他一顿饭。

    朱棣听罢,喃喃念道:“到底是煦儿能干,没让我失望。”

    他沉默少顷,抬起头来,看了看姚表,道:

    “说到换血——树德,早上你不在;吏部今早送来通报公书,天子已经任命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左佥都御史景清为北平参议,河南卫指挥佥事谢贵为北平都指挥使,永平卫都指挥佥事张信调任北平都指挥佥事。原北平都指挥使陈亨擢为都督佥事,改守大宁;其他人员撤离回京,或是调任他处。按惯例,亲王藩地官员调动,吏部给王府的通报公书当与新任官员同时启程。所以,张昺、景清、谢贵和张信这四人今天早上就站在端礼门外,要例行到任官员的公事,拜谒亲王。孤推说身体不适,请他们以后再来。朝廷已经开始动手给我们换血了。现在还只是布政使司和都指挥使司,用不了多久,就要动王府军队了。”

    姚表似乎已经料到会有这一步,不慌不忙地说道:“难怪今日入宫,气氛比平时紧张了不少。端礼门守卫的士兵,把臣也拦下,非要臣等待通报。百户王真大人将他好一顿骂。”

    “把你也拦下?”朱棣微微一愣,旋即笑道:“那是哪个士兵,如此大胆?”

    姚表笑道:“此人名叫薛六,据他自己说是胶东人。王爷您可得专门管管这事,把他当个典型,让全军都看看清楚,身为王爷的战士究竟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免得起歪风。”

    朱棣微笑道:“是个好主意;骆阳,你去把谭渊和王真叫来;让他们把那个胆大包天的薛六也找来。孤是得好好管管这些人了。”

    沈若寥看着骆阳领命而去,心里有些发凉,不由暗暗为薛六捏起汗来。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