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榜样-《头条记者》


    第(2/3)页

    这事情是萧寒的同学提供的,他的高中同学正好在这个县里工作,县畜牧局与县财政局为这个扶持资金闹腾,搞的路人皆知。萧寒带着省里相关部门协同地市相关部门去检查,对方连掩饰都没有,其中畜牧局长是个中年妇女,跳着蹦着:“记者了不起?你能把老娘咋地了?”萧寒苦笑不得,随即采访了这个扶持款的来龙去脉,再补充了关于虚报骗取养殖扶贫款的相关政策惩罚。

    当晚没几个像样的稿子,萧寒这条编委会就决定打头条,但关于标题一直商量不出个合适的,说重了说轻了都不好。稿子已经上了版,标题仍旧在商榷,恰在这时候袁锋从外面回来,一嘴酒气——编务就是白甫管,各部门还有主任审稿,一般袁锋不会过问,他每晚回来就是写连载或者社评。

    夜班编辑随即把大样递过去:“社长给看看这个标题。”

    袁锋点根烟,靠在夜班的值班桌上开始看稿子,几分钟后,他把烟掐了,伸手拿起一支笔,随即就写下一行字“五千头猪养在纸上——某县拿扶贫养殖款当‘唐僧肉’”。

    第二天稿子见报,省里老领导阅报组给的意见都是“严惩不贷”,省委书记、省长随即也批示严查,当天下午该县分管副县长被处分,畜牧局长被免职。当天下午在该县水深火热中袁锋赶到,当晚跟县委书记喝了顿酒而后假惺惺道了个歉:记者的稿子我就没看,这事搞的,抱歉!抱歉!

    这就是袁锋,该县很快订阅了北龙晚报三千份,形象宣传广告十个版五十万块。这一年全年北龙晚报发行量才一万八千份,广告费不到三百万。

    这样的“才华”在随后几年展现无遗,北龙省雨后春笋般冒出的都市类媒体缺的就是这样的社长,敢作敢为,或者说北龙晚报在最初时刻已经麟角凸显,而后几任领导前仆后继达到辉煌。

    说起袁锋的浪荡不羁,白甫就一肚子火,有时候下了夜班小范围吃饭喝一杯,白甫就会唠叨几句:“袁锋这家伙(白甫的口头语,好人坏人在他嘴里都是这家伙,没有区别)前段时间去理发,一个给他洗头的服务员长得漂亮,于是一眼就看上了。这家伙搭讪问人家叫啥,服务员说叫‘青梅’,这服务员胆子也大随口问袁锋叫啥,袁锋说叫‘竹马’。”

    大家嘿嘿哈哈笑,老总级别的事情,一般编辑、记者听听就好,又不能发表啥评论。但关于青梅竹马这事情很快在报社沸沸扬扬,因为现实不是曹操骗人的望梅止渴——青梅真就在跟前了。

    随着北龙晚报逐步站住脚,而后开始大踏步向前发展,北龙日报各种领导的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戚朋友孩子都开始往进塞。这倒也没啥,晚报实行严格的绩效工资,每个月底拿多少都在内部网站看的清清楚楚,总工资数也没变,奖勤罚懒而已。北龙晚报也酝酿再次扩版,这些报社的亲戚们起码对报纸还多些了解呢。但总是碍于人情世故,且很多新人的所谓后台在北龙日报也都是实权派,执行一些规章制度偶尔也得偏差。

    创刊就要周年前夕,报社又招聘了二十个左右人员,其中有个摄影记者叫甄青梅,而这时候袁锋在《北龙晚报》每日的小说连载也换成了笔名——竹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