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五章 连续士兵哗变-《崛起在大明》
第(1/3)页
这一天,深山之中,卢氏山区根据地,李长茂、陆世仪与刘芳亮三人密议于书房之中,三人环做的桌子上摆满了书信,全都是一些消息,或是其他根据地送来,亦或是隐藏在卢氏城以及周边城池中的探子收集的情报。
此刻,李长茂静静地看着二人浏览诸多书信的内容,不急不躁地等待着,偶尔端起旁边的茶杯,品茗一番,很显然,李长茂早已看过书信的内容,等待着两人的回应。
“李先生,抛出其他的地方不论,仅就卢氏这一带的形势而言,从这些探听而来的情报来看,尤世威与徐来朝奉命驻守蓝草川与朱阳关,扼住进入陕西的关键要道,目的虽是阻止起义军从卢氏与永宁返回陕西,但在河南巡抚玄默的鼓动之下,颇有入山攻打咱们之意,不可不防啊~”
陆世仪一脸担忧的刚一说完,李长茂还未来得及回应,刘芳亮却兴奋了起来,激动地说道:“嘿嘿...来的正好,怕他作甚?!”
说话之间,刘芳亮高兴地站了起来,来来回回地走着,更是非常豪迈的说道:“这将近一年的时日里,我都快憋疯了,其他兄弟跟随老大纵横五省各地,好不痛快,唯独俺被困在这里。”
“在这卢氏山区根据地,除了练兵,就是吃饭睡觉,日子过得都快淡出鸟来了。他尤世威与徐来朝最好别出来,若是胆敢进山攻打咱们,我非得将他们全都收拾了不可。”
“来来,芳亮,你就消停一会儿,好好坐着可好?”李长茂微微一笑,向刘芳亮招了招手,很是无奈,同时继续说道:“芳亮,关于打仗的事情,没有那么简单,难道你忘了老大的一再叮嘱了?咱们以开采铜铁矿为主,锻炼各种兵器、火器,尽可能多的制造,为将来的大战储备好武器。”
看到刘芳亮坐了下来,陆世仪紧跟着也说道:“刘队长,急不得,咱们这里不同于其他的根据地,紧邻于卢氏城,周围都是朝廷的驻军,一些围剿起义军的悍将,虽然咱们不惧与他们对战。但是,一旦根据地暴露出来,暴露出咱们的真实战力,势必坚定玄默对咱们的围剿之心。”
“呵呵,李先生,陆先生,我就是这么顺嘴一说,发泄一下心里的憋闷而已,不会擅自行动的。”刘芳亮挠了挠脑袋,大咧咧的又牢骚道:“近一年的时间里,除了抢劫官军的粮草部队,咱们这里几乎就没有什么行动,实在让人感觉闲得无聊。”
闻听此言,李长茂却是一反常态,不顾形象的撇了撇嘴,开玩笑地说道:“芳亮,我看你并不闲得无聊,并不憋闷吧?除去雨雪天气,农忙结束之后,每每训练一结束,我看你们打篮球、踢足球,比武过招,玩得挺开心啊~!而且,经过陆世仪的一番调教,没有丝毫藏私的传授武艺,你可是获益良多,武艺精进。无论从哪一方面说,你也不该无聊吧?”
“呵呵...”刘芳亮装傻的笑了笑,为了掩饰被人戳破时的尴尬,随即看向了陆世仪,转而说道:“陆先生,你刚才讲,尤世威与徐来朝很有可能进山攻打咱们。既然不能提前暴露根据地,要尽可能的掩饰真是战斗力,到时候,咱们该怎么应对呢?”
李长茂望了过来,也看向陆世仪,面露迟疑之色,担忧的说道:“这根本就是一个两难之事,若是避而不战,就会暴露根据地的存在;若是正面对抗,势必暴露咱们的真实战力,最终也会暴露根据地的存在。”
这时,陆世仪微微一笑,并未立即回答,而是伸手抓起了几封书信,当着二人的面在空中摇了摇,话语变得欲扬顿挫起来,同时徐徐说道:“事情很简单,以河南的目前情况来看,无论是徐来朝,还是尤世威,任凭玄默他口绽莲花,说得天花乱坠,再如何有理,他们二人也很难出兵。”
任由李长茂与刘芳亮接过手里的书信,在两人快速浏览的过程中,陆世仪继续说道:“从这些情报来看,不难发现,河南的情况要比陕西更加严重,更加缺少粮草供应。长期的短粮缺饷,即便徐来朝与尤世威手下的兵卒不会哗变,但也很难调遣,也就勉勉强强能够固守城池而已。”
“陆先生说的不错!”刘芳亮抢先应和了一句,面露感慨之意,紧接着继续说道:“想到初,我与老大他们从军之时,就是因为时常短缺粮饷,尝尝吃不饱。皇太极第一次打进关中之时,还让我们入京勤王。结果,还是以为粮饷的事情,我们那一营就是食不果腹,还要行军赶路,直接致使士兵哗变,老大带着我们造反了。”
“的确如此~”李长茂轻轻一点头,若有所悟的附和了一句,进而又说道:“崇祯虽然划拨百万帑金作为军费,但相对于巨大的开销而言,又有那么多的军队,根本就支撑不了多久,而洪承畴又将其重点划拨给一些将领,朱阳关的驻军早已是怨声载道,意见颇深。正如老大发给咱们的信函所言,在不久的将来,官军将会出现大面积士兵哗变。”
“所以,李先生,不管是尤世威,还是徐来朝,亦或是河南巡抚玄默,都很难调动城里的驻军,能够稳住军心就不错了。”陆世仪肯定了说了一句,又补充道:“然而,徐、尤二人带来的部队驻扎在蓝草川,阻止其他起义军进入陕西,根本不能轻易调用。”
......
在卢氏城附近的朱阳关之中,官军的驻守营盘,某间单人营房里,在参将徐来朝的对面两侧坐着两人,正是他的两名副将游击刘肇基和罗岱。
“将军,你还是赶紧向洪大人发出一道紧急文书吧,尽快给咱们划拨粮饷,我二人都快控制不住部众了如果再拖延下去,非得生大事不可。”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