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左元放面授机宜-《三国之马腾天下》


    第(2/3)页

    张掖地方,汉羌杂居,南匈奴归降之人,以及其他少数民族,多有居住,是故牛羊多而粮食少,所需要粮食往往从内地转运而来,耗费极多,务须矫正。此其二。

    张掖之地,匠人稀缺,以致军械坏了不能修,更别谈制造了。身处是非之地,所需要军械严重依赖内地,这与张掖的地位是不相称的,必须改变,此其三。

    诸如此类,还有许多。是以你上任之后,必须尽快有所作为,改变这种状况。”

    马腾点头称诺。

    “三曰教化。”元放先生接着说,“西北蛮荒之地,习惯于弱肉强食,人文尚未开化。若要占领一个地方,也许一战即可。

    但若要长久统治一个地方,则需教化其人,洗其心,革其面,这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何以教化?一是令其读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

    《易》言:‘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所以要聘请名师,通过教授《礼》、《乐》以开化其心;通过教习《诗》、《书》引导他们知书达礼;通过学习《易》,使他们明白天地之道;通过演讲《春秋》让他们知道上下尊卑。

    如此一来,即可慢慢地开化这些少数边远民族的心智。

    二是制作礼乐。孔子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元放先生说:“四曰至公。

    《书》曰:‘不偏不党,王道荡荡’。说的就是为人做事要大公无私。

    古时候,真正做到这一点的,只有帝尧。他贵为天子,富有天下。但他得到舜以后,把天下传给了舜,而不是传给自己的子孙。

    对待天下都这样,何况其他?除了帝尧,谁还能做到这点?

    所以孔子说:‘最高大广阔无私的,莫过于天,人世间只有帝尧能够效法天的美德’。

    《易》曰:‘无吉’,说的就是这个。这就是作为人君之大公无私。

    对待天下能做到这样,这不是一般的道德水准所能达到的。

    做臣子的,做官的时候能够不营私舞弊,大公无私,我看只有伊尹、姜尚能做得到,是以名扬于后世。

    《诗》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说的就是西周时人们的道德修养。

    对臣子来说,何谓大公无私?那就是一心为公不能兼营自家,为官清廉不能收受贿赂,公正执法不能偏私亲故,为国举贤不回避仇敌,仁以待人,奉行恕道,不结党营私。

    若能做到这些,可称之为公。

    另外,所谓公生明,偏生暗,恭谨则通达,诈伪即困顿,诚信可神奇,虚夸致困惑。

    这六个方面,日常行为举事,当为所慎。”

    说到这里,元放先生语重心长地说:“腾儿啊,至公是非常重要的。

    平常处事不公,下属即会离心离德,何谈治政?更何谈大业?即使是有所繁荣,不过是昙花一现,空中楼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