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章 轲比能详说鲜卑-《三国之马腾天下》


    第(2/3)页

    东部,从右北平以东至辽东,与夫余、貊接壤,共二十余邑,其大人为弥加、阙机、素利、宇文莫槐。

    中部,从右北平以西至上谷,十余邑,其大人为柯最、阙居、慕容等,均为大帅。

    西部,从上谷以西至敦煌,西接乌孙,二十余邑,其大人有置鞬落罗、日律推演、宴荔游等,皆为大帅。

    各大人割地统御,各有分界,皆统属于檀石愧,拥兵十万,较匈奴尤盛。

    当时朝庭大臣蔡邕曾上疏云:“自匈奴遁逃,鲜卑强盛,据其故地。称兵十万,才力劲健,意智益生。

    加以关塞不严,禁网多漏,精金良铁,皆为‘贼’有。汉人逋逃,为之谋生,兵利马疾,过于匈奴。”

    檀石槐军事联盟之所以强盛,除了上述原因以外,还与檀石槐等注意通过洽谈,联合周边诸族,攻击主要目标的策略分不开。

    如联合貊攻幽、并二州,联合南匈奴、乌桓分道入扰东汉缘边九郡,联合上郡沈氐与安定先零羌共攻武威、张掖等。

    联盟另一重要作用就是共同决定贸易事宜。

    以畜牧业为主要经济生活的鲜卑人,在生产和生活上往往仰赖于中原农产品和手工业品的支援,特别是良铁和缣帛的输入,并且需要输出其牲畜马匹牛羊及皮毛到汉地。

    而边郡人民也需要依靠周边诸民族畜牧产品作为生活的补充,中原王朝更需要游牧民族的大批战马。

    因而展边塞贸易是符合各族人民利益的,双方统治者都以通市或禁市作为制约对方的手段。

    鲜卑与东汉的和与战,也往往受这种互相依存的经济关系所制约。

    说到这里,轲比能已喝了不少酒,感慨道:“草原大漠之上,风云际会几百年,然又如何?

    匈奴为患秦汉,确实给中原内地带来了不少的困扰,但最终还是灭在汉人手里。

    中原汉人虽说体质嬴弱,但胜在人多,且物产丰饶;而草原地广人稀,土地贫瘠,若不与汉人交通,则难以生存。

    故尔和则两利,斗则两伤。

    不瞒将军,我轲比能一向主张鲜汉交好,也实实在在地和汉边诸郡都保持了良好的关系。

    今日得见将军,这也是我们的缘分,希望能和将军经常沟通,互示友好。”

    听得轲比能这样说,丘目陵纯满脸通红,激动地说:“若说轲比能和步度根,他们两人还好些,毕竟离汉地近。

    我等居住在漠北极远之地,中间还隔着步度根的地盘,即使是大汉开通互市,我们从中也难能得利。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