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大汗疑冢-《阴阳秘史》


    第(2/3)页

    幼子拖雷建立了白色宫帐,安放成吉思汗灵位和遗物,进行祭祀,从此,这里便成为蒙古汗国的“奉祀之神”和“总神祗”。

    等窝阔台汗继位后,进一步完善了成吉思汗的祭祀,在都城哈拉和林建立了成吉思汗祭祀宫帐。

    忽必烈建立元朝后,又在上都建立了成吉思汗祭祀灵宫,称为“朱剌斡尔朵”,就是黄色宫帐。后来又在元大都建立祭祀成吉思汗等祖宗的太庙,并钦定祭祀制度。

    等到清朝在鄂尔多斯实行盟旗制,额林臣被封为多罗郡王。额林臣把成吉思汗白色宫账迁往自己的封地——郡王旗境内的巴音昌霍格河畔,并将这个地方改名为“伊金霍洛”,意为“圣祖之灵的禁地”或“圣祖的院落”。

    清朝初期,对成吉思汗奉祀之神的称呼,开始出现了“成吉思汗陵墓”之类的话,以讹传讹,成吉思汗祭祀宫帐逐渐便成为“成吉思汗陵”。

    这就是此处王陵的由来,也是唯一史书明载的线索,不过蒙古人自己也说得非常明白,这里并非大汗真正的“埋身之地”,而是类似衣冠冢的神帐!

    至于真正的葬身之地,一直就是个世界难题,这么多年来,别说咱们天朝自己,就是日本、美国的考古专家也没闲着,甚至动用了卫星推测工具,却也未能找到蛛丝马迹。

    这些都是背景资料,大伙儿基本都看过,其实我更想知道的是,他们手里到底掌握了什么确切的信息。

    普拉也没细说,顿了一下,说,在千禧年的时候,美国的探险家穆里?克拉维兹率领由科学家、考古教授和翻译组成的考古探险特别小组,信心十足地来到乌兰巴托寻找成吉思汗陵墓。

    克拉维兹的计划起先遇到蒙古政府的抵制,后来他几乎拿出了自己的全部积蓄,在蒙古生活了6年,才说服了蒙古政府,并吸引了两位著名的当地历史学教授加入探险。

    考古队在乌兰巴托东北的森林中现了一个城墙环绕的墓地,里面包括几十座没有打开过的陵墓。探险队由此向外界宣布找到了成吉思汗的陵墓,但后来被证明是匈奴墓。

    第二年,这个考古队在上次的地点往北2o多公里的地方,又现了另外一个非常可能是成吉思汗的陵墓的古墓群。诡异的是,几个月后,考古队突然放弃挖掘行动并撤出了蒙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