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九章 中西建筑差异-《重生之建筑大师》


    第(2/3)页

    “还好了,我住得惯。”

    李华勇笑笑,作为男友,李华勇如何看不出林蔚这话有点言不由衷?山里穷,各方面条件都非常简陋。李华勇其实能看出来,林蔚在这住着其实是有点不习惯的。不过林蔚的脾气和性格都还好,纵然有那么点公主病不过也并不严重,因此她不说出来而已。

    其实相比于林蔚,李华勇更担心的是她姐姐林徽。同意是千金大小姐,而且是还有点文青病的千金大小姐,说实话在最开始的时候,李华勇还真有点担心她不习惯这里的生活。

    然而让李华勇没想到的是,林徽似乎更不用人担心,她明显要比林蔚更喜欢李家坳这个地方。

    并不是说她真的习惯这里的贫穷,主要是这里有让她感兴趣的东西啊。从上山的第一天起,她就被村子里那些徽派古建筑群吸引。

    “我要把这些都拍下来,然后把照片寄到“漂亮房子”去.......”

    于是就这样,林徽天天跨个相机在整个村子里转悠。而山里人虽然物质生活匮乏,但为人却极为好客,对林蔚姐妹俩都非常热情。这样几天相处下来之后,大家倒也其乐融融。

    除了忙着拍摄那些古建筑群的照片外,林徽更是兴致勃勃的和李华勇以及林蔚探讨起中国建筑和西方建筑的差异。

    “在西方,建筑不仅是遮蔽风雨的居住场所,更可以认为是遮蔽灵魂的场所,人类从早期的崇拜高山大漠,再到崇拜各种自然神。因此西方建筑普遍高大空旷并赋予神性,因此他们的传统建筑一开始就以建造各种神庙为主。而在中国,开始是崇拜祖先,后来是崇拜族长、君王、帝王等,而且在中国古代,神权从来都是依附、从属于皇权的。这就决定了中国历代建筑是人的居所,而非神的居所。即使是后来的宗教建筑也是这样。非神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也是其核心之一。”

    “正是因为出发点不同,我认为中国传统建筑有一点要优于西方建筑。由于中国人历来都非常注重把人和现实生活寄托于理想的现实世界,因此中国传统建筑非常注重“人”的感受,这就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优点了。因为它不像西方建筑那样,西方建筑大多时候只考虑建筑物本身,而中国传统建筑考虑“人”的因素要远远重于建筑本身的自我表现。”

    “这种人文主义的创作方法其实是非常好的,在和背后是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和文化渊源。例如,在建筑材料上,中国传统建筑用木材,不追求其永久性,是非永恒的思想,是中国文化基础中非永恒观决定的。而在西方,那里是石头的史诗,追求建筑的永久性。在建筑体量上,中国建筑以人体尺度为原则,要求“大壮”,又要“适形”。建筑高度和空间都控制在适合人居住的尺度范围内,具有初级的人体尺度思想,即使是皇宫、寺庙也不能造得太大。造型上中国建筑讲究平和自然的美学原则,平稳,注重水平线条。即使是向上发展的塔也加上了水平线条,与中国的楼阁建筑相结合。”

    “尤其值得特殊提出的是,在论及审美行为时,西方人偏于写实,重在形式的塑造,中国人偏于抒情,重在意境的创造;西方人偏于现实美的享受,中国人偏于理想美的寄托。这种理想美的寄托,渗透到各个门类的艺术中,当然也渗透到建筑艺术中。从宏观的规划到单体建筑的装修、装饰,都可看到对理想美的追求。如皇家建筑中的龙、凤雕饰,以及各地建筑上以“吉祥如意”为主题的“福、禄、寿、喜”及诗画装饰等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建筑是以人为中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