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入城-《范进的平凡生活》


    第(2/3)页

    江宁虽然也有锦衣卫指挥使,但彻底就是个摆设,即便是实职官,权力都很有限,还不如应天千户所实授千户来的有用。锦衣卫头目刘守有都只能算江陵党外围,范进这个江陵女婿预备役,当然不会把这么个小把戏放在眼里。

    韩奎脸微微一红,只好跪在路旁让范进一行过去,随后悄悄起身扯住了陈有方,“老陈,你给通融通融。那老婆子我是认得的,与我住的只隔一条街,情形很可怜。再者说一个老妪,弄到衙门里这叫怎么一回事?”

    “韩户侯,不是我不给面子,实在是这不好开口啊。新官上任三把火,这老婆子直接撞到火头上,哪里怪得到他人?我就算有心出手,他也使不上劲不是么?您啊,还是另想旁的辙,这事我管不了。”

    陈有方随便打发了韩奎,也不管对方的情绪高低,只快步跟上了范进。这位升年县令初来乍到,手下虽然带了跟班长随,但一看就知全是些夯货,一个书生都无。这个时候有文士靠上来,他肯定不会向外推。谁跟知县跟的紧些,好处自然也多。

    人在走,心里也在转着念头。

    对这位新来的上司他自然是了解过的,尤其是张大受那帮传旨太监在传旨完成后并没急着回京,而是到江宁来打黄恩厚的秋风。酒席宴会间,有不少风言风语流传到江宁官场上,于范进的情形知道的更多。

    陈有方当然清楚,范进不是好相与的角色。根基深,腰把子硬,是皇帝与太后都记住名字的主,成就绝不止于县令。不过所处的位置不同,大家的想法也不同,陈有方作为个基层小把戏又不是那些清楼女子,攀附上范进意义也不大。不管两下在上元相处得再好,范进上京也不会带着他,以他的年龄,这辈子也就是做个七品官到顶,没可能大用。他所要考虑的只是基于自己这个位置,该怎么和这位上官相处。

    这种年少得志的人,陈有方也接触过。一般而言,这样的人有才气,但是也会有相应的傲气。尤其是没受过挫折,也就越发容易骄傲,不把人放在眼里。刚才抓老太婆那种事,更做实了陈有方的看法。

    做老了官的人绝不会做的这么毛躁。江宁这里不是百里侯为所欲为的地方,数百名言官虎视眈眈的等着找人把柄,一个县令在这种环境下,更应该低调谨慎,不落人口实。

    进城时本来是很好的开局,被一个老妇人骂几句,不会有损名声,这时候正确的处置方式应该是一笑置之,或是宽勉几句。这样才能表现出宽广的胸怀,以及容人的度量。对于亲民官来说,这些基本素质远比才干更重要。

    终究还是年轻啊。

    陈有方心里,给范进做了评价。他是有本事的,否则不会一场官司就把翁大立掀翻。但是这种本事有一个前提,是在京师那种环境,以及相对完整的规则下才得以施展,在地方上未必适用。再者,过早的成功,让他有些不知天高地厚,对自己产生错误的估计,以为自己有民众的支持,不管做什么百姓都会支持。却不明白,亲民官天生就和百姓站在对立位置。

    不管他献的牛痘方救过多少人,到了收税派役的时候,都会和老百姓起冲突。那时候这牛痘的恩情就没什么作用,老百姓可不会管那些老关系,只会憎恨所有向自己收税拉夫的人。民众只会越来越疏远他,再不能结好同僚,这位县令的日子只怕也不会太舒服。

    太后和陛下欣赏的人,自然不能让他真丢了人,做了多年老公事,早知道该怎么让上官既感觉到满意,实际又影响不到地方正常运转。既然这么多美人喜欢他,就给他醇酒美人,至于一县事权……还是握在自己这些人手里才好。

    走过这条街,张铁臂与关清已经随着其他衙役前去开路,陈有方快步来到范进身边,诚惶诚恐地道歉。范进摇头道:“这不能怪你,事出突然不能预料,陈主薄不必自责。”

    “县尊雅量,实是卑职之幸,能有您这样的上官,是卑职几世福分。斗胆问一句,不知县尊可曾买了缙绅录?卑职这里有一本最新的缙绅录,于我们上元本地世家大姓都有介绍。”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