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9章:背水列阵-《战国霸天下》


    第(2/3)页

    卫峥此举在众人看来简直疯了,兵不厌诈万一宋国使诈呢?天下战国,再也不是春秋时代打仗都得彬彬有礼,一切按章法公平决战的时代,当今天下的两军交战无不是为胜利而不择手段,卫峥此举无疑把三军置于险境。

    却见卫峥嗤笑一声,道:“戴偃此厮如若有此等见地和谋略便不会被犀所诱而被其玩弄于股掌之间,兵攻我;我卫国东境就不会出现十万宋军压境之事;宋戴偃若有此谋,更不会下战书与我,而是趁我不备,举十万奇兵迫境袭来,或许此刻濮阳城已告急了。”

    如此一说让姜牧和一众部将反而哑口无言,的确如此,而事实如此只能说明这宋王就是个刚愎自用,毫无兵谋之道的狂妄之人。

    显然,宋国若有见地就绝不会兵攻卫国成为别人的打手,且不说与宋国没半点好处,至多得了个王的虚名而已,更别说卫国可以向齐国请求援兵,到头来只能落得个两败俱伤,最好的结果是宋国丧尽库府之存而未得尺寸之地、尺寸之利,卫国也因此大损国力,得利者反而是置身事外的魏梁和齐国。

    卫峥再次重复,语气不容置疑:“众将听令,破晓黎明之际便是我军部将倾巢而出之时,东渡濮水,至河水沿岸迎面历山以东……背水列阵,迎敌宋军——!”

    “什么?背水列阵?”众将领又一次大惊,濮阳守将惊声劝道:“君侯三思啊,背水列阵乃兵家大忌,我军本就与宋军兵力悬殊……”

    卫峥直接打断他的劝阻,说道:“正因敌我兵力悬殊方才需一战克之,更要背水列阵陷之死地而置我军成哀兵,而哀兵必胜——!”

    “诸位,此役关乎国运!”卫峥向众人凝重的说道。

    众将领面面相觑,瞬即不约而同的齐声道:“我等必死战之——!”

    ……

    入夜时分,孟贲轻率三千精锐星夜兼程赶至葭密。

    破晓黎明之际,卫国大军如时倾巢出濮阳城,两万两千将士逐一东渡濮水,而宋国密探回报大营,把卫峥的大军渡水的消息第一时间送达,戴偃果然未曾出兵。

    实际上,得此消息的宋军将领建议宋王偃在卫**队渡河之际突奇兵,定能破敌制胜,轻而易举。

    然而,如卫峥所判断的结果如出一辙,宋王戴偃如他那祖宗“仁义”宋襄公的仿佛如出一辙,这一次对卫峥和卫国大军“仁义”了一把,任由卫**队安然渡河。

    而宋军将领更是搬出了宋襄公时期,宋楚泓之战宋国大败的原因,正是宋襄公的“仁义之举”让楚国大军渡河之后,更摆开战阵之后才动决战,宋襄公因此大败,宋国再也无力争霸,更为兵家人耻笑不堪。

    然而有如此前车之鉴,射过天、杀过神的宋王偃却是一概不听。自持拥兵十万众,言卫国不过两万大军,更藉此训斥进言之将胆小如鼠。

    如此兵力悬殊的形势让宋王信心十足,自认为只需要命大军正面一阵冲杀便能克敌制胜,又何须出什么奇兵?

    另一边的卫国两万大军成功东渡河水,宋王至始至终果然未曾派遣奇兵趁机突袭而来,卫国大军帐下的众将领对卫峥战前之论更加坚信,也更加坚信此役卫国必能以少胜多。

    此后对于卫峥一系列看似匪夷所思的举动虽然不明其意,但也随着时间越来越坚信君侯之举必有深意。

    曜日逐渐高升……

    “启禀君侯,宋军举兵十万众已出成阳,现于历山脚下安营扎寨。”濮阳城的守将亲自前来禀告,此时此刻,卫峥的两万大军已然全部渡河完成进入濮水东岸。

    大军之中一辆大型辇车的装配看上去极为奢华,濮阳守将便站在辇车旁对着垂帘禀告,不一会儿卫峥掀帘而出站在辇车前,闻此言,摇头失笑一声,道:“兵者,凶也!宋王到底是酒囊饭袋还是真有恃无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