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墨家钜子】-《魏延的种子三国》


    第(1/3)页

    当魏延训练他的五千近卫军完毕,回到平南将军府,看到马钧等候在府门前,一脸沮丧的模样。

    魏延飞身下马,将马缰交给马夫,笑问马钧道:“德衡,为何这么一副模样?”

    马钧垂头丧气地说道:“主公,属下输了。”

    魏延非常难以置信,惊讶地看着马钧:“你不要告诉我,改良织绫机这样的事情,你竟然输给我娘子了?”

    绫是一种表面光洁的提花丝织品,华夏是世界上生产丝织品最早的国家,最早的织绫机有一百二十个蹑(踏具),人们用脚踏蹑管理它,织一匹花绫得用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后来,这种织绫机虽经多次简化,可到东汉末年,仍然是五十根经线的织绫机五十蹑,六十根经线的织统机六十蹑,非常笨拙。

    魏延看到农妇们在这种织绫机上操作,累得满身流汗,生产效率很低,就给马钧、黄月英布置任务,让他们改良织绫机,以减轻工人的劳动。

    马钧耷拉着脑袋:“是啊,属下也没想到,可主母先改良好,而且比属下的更为精良。”

    “走,我们去她们的工场看看去。”魏延走到平南将军府旁边一个大院落,这个地方甚至比平南将军府还大。

    守门的女兵看是魏延和马钧,就放他们进去,不过她们望着马钧的目光充满了玩味。

    整个大院的布置跟后世有些流水线工厂非常相似,每种产品都排成一条线,按照不同的分工,分割成不同的工位,一步步组装完成,这样不但保证了工艺的保密,还极大地提高了效率,这个自然是魏延告诉黄月英要那样做的。

    黄月英当时使用后,对魏延惊为天人:“夫君你竟然连这个都知道。”

    魏延当时叹息不已,其实在秦朝的时候,已经有流水线作业的雏形,可惜被两汉给抹杀了,幸好他来了,不然大汉民族的工业生产效率会继续徘徊停滞一千多年。

    黄月英一副短衣襟打扮,干净利索,在一条生产线,正在跟诸葛梦说着什么。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