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娱乐传媒帝国-《重生之盛世崛起》
第(3/3)页
一分钱都还没收回来,净投入进去都有2ooo多万了,宣还得再掏钱,不做宣传就敢直接上映的话那跟作死有什么区别?
星河音乐还要投资海蝶唱片,盘算下来,追加2亿的资金都不一定够。
所以分歧就出在这里了,光线合并进来之后干什么?没有现金流大家都喝风吗?
光线传媒目前纯利是2ooo万,但估值可不是按照利润来算的,要计算品牌价值,影响力还有净资产。
除了之前的娱乐现场,音乐风云榜和网络天下三档节目之外,一月份有增开了四档《明星三日谈》、《音乐早餐》、《娱乐人物周刊》、《名人访谈》。
这下直接覆盖全国4亿人次的观众,还在计划建设港岛分部。
展的度一点都不比星河逊色,除了不能和观众有效互动之外,这种规模比互联网的影响还要大,要是哪个明星敢得罪老王,一句坏话就能让你这辈子都远离这个圈子。
这么有影响力的传媒公司,估值自然不会低。
陈渤增加注资3亿人民币到星河娱乐,用于以后各项事业的展。光线传媒估值1.5亿并入星河娱乐,其中老王持有16%,李萍持股14%,夫妻二人共占据星河娱乐3o%的股份。
这钱赚得快,花得也快,年前套现所得11亿人民币,现在仅剩下3亿。
以后星河娱乐就不能光靠自己砸钱,星文那1o%是干股,怎么动也动不到那个。以后再缺钱要么就是公司名义找陈渤私人借,要么就勒紧裤腰过日子吧。
一个人的公司跟股份公司毕竟是有区别的,就像陈渤当时换来腾迅的股份,就以个人名义借款给公司,而不是直接注资。
一家股东注资,其他股东如果不跟进,那就会被稀释股份,如果跟进又没钱投就会出现两难局面。
同样的道理,陈渤是选择控股海蝶而不是全资收购,五个创始人都持有股份,收购之后他们就成打工的了,谁还愿意卖力干活,肯定心不在焉的。
不妨就只控股,占大头,借机生个蛋,这是双赢的最好选择。
年假一过,走完各种手续,陈渤就紧接着召开公司会议,各子公司、工作室的负责人都必须得参加。
海蝶唱片已经同意了注资控股协议,5ooo万人民币注资到新加坡海蝶唱片公司,连同词曲版权公司大石一并控股55%。
毕石的工作效率还是蛮高的,带来了第一份礼物。为星河音乐签下第一位女歌手,韩虹,这绝对是重量级的歌手了,不管是体重还是实力都是如此。
这也是他通过私人交情从京文唱片那里虎口夺食而来,她隶属与文工团,关系还在部队。但是唱片,接商演什么的都由星河来代理,算不上是全约。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