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可以说创造了华夏建筑史上的一大创举。 人民大会堂集中了当时全国各地的建筑材料,建筑工人加班进行建设,仅仅用了10个月就完成了从设计图纸到从内到外所有装修及设备的安装调试。 人民大会堂壮观巍峨,建筑平面呈“山”字形,两翼略低,中部稍高,四面开门。外表为浅黄色花岗岩,上有黄绿相间的琉璃瓦屋檐,下有5米高的花岗岩基座,周围环列有134根高大的圆形廊柱。 人民大会堂正门面对天安门广场,正门迎面有十二根浅灰色大理石门柱,正门柱直径2米,高25米。 四面门前有5米高的花岗岩台阶。 人民大会堂建筑风格庄严雄伟,壮丽典雅,富有民族特色,以及四周层次分明的建筑,构成了一幅天安门广场整体的庄严绚丽的图画。 内部设施齐全,有声、光、温控制和自动消防报警、灭火等现代化设施。 人民大会堂建筑主要由3部分组成:进门便是简洁典雅的中央大厅。 厅后是宽达76米、深60米的万人大会堂;大会场北翼是有五千个席位的大宴会厅;南翼是办公楼。大会堂内还有以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名称命名、富有地方特色的厅堂。 ······ 人民大会堂是国家召开重要会议的地点和场所。 里面有很多部分。 还有各省的代表大厅。 各省的代表大厅,以各省的文化为基础,进行设计装修。 风格不一。 景色也不同。 他们东海省的建筑风格,据说是以“大海”为风格。 主打“蓝色”调。 拥有着海洋的温柔。 十分地漂亮、自然。 不过这些都是在网上看到的,但是从来没有亲自进去过。 这一次,正好去看看。 周瑞带着帽子,口罩,排队买了票,然后跟着人群,走进人民大会堂之中。 东门是人民大会堂的正门,也是万人大礼堂的入口处。在5樘金黄色铜门上方悬挂着巨大国徽。 门前有开阔的广场,是举行欢迎国宾仪式、检阅三军仪仗队的地方。 从东门进入人民大会堂,经风门厅、过厅到中央大厅。中央大厅面积3600平方米,护墙和地面用彩色大理石铺砌,周围有20根汉白玉明柱,中层有12米宽的回廊,有6座正门通往万人大礼堂。 万人大礼堂南北宽76米,东西进深60米,高33米;位于大会堂中心区域。 其穹窿顶、大跨度、无立柱结构。 三层座椅,层层梯升。 礼堂顶棚呈穹窿形与墙壁圆曲相接,体现出水天一色的设计思想。顶部中央是红宝石般的巨大红色五角星灯,周围有镏金的70道光芒线和40个葵花瓣,三环水波式暗灯槽,一环大于一环,与顶棚500盏满天星灯交相辉映。 正是当初课本上面的插图。 ······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