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次优选择-《战争世界》


    第(3/3)页

    彭建军没有看,直接递给了财政部长,因为他早就看过了。

    “即便如此,这些也只是根据现有的情况做出的分析,并不是实际可信的数据。”黎文强长出口气,才说道,“最为关键的就是,没有人可以保证能够及时完成六十兆瓦级聚变堆的建造工作,而且建造出来的聚变堆未必能够到达全部设计指标。如果出了问题,难道让航母在船台上等着?”

    “这确实是个问题,不过并不是无法解决。”接话的是彭建军。“我的意见是,先建造一艘采用聚变堆推进的战舰,而不是航母。可以用o55型驱逐舰做平台,也可以用o97型攻击核潜艇。等到聚变堆上舰完成测试,在证明了其确实能够替代裂变堆之后,再用到航母上也不迟。”

    “只是这样一来,oo4型航母显然不可能采用聚变堆。”副总理段峰岭说了一句。

    “如果只是测试聚变堆的实际使用价值,未必需要专门建造一艘战舰,可以利用现有的战舰改造。”

    “就算如此,时间上也不允许。”黎文强依然坚持自己的主张,即以稳妥为住,先用不存在任何技术难题的裂变堆。

    “各位,你们觉得这个问题需要反复争论吗?”赵耀国忍不住了,说道,“到目前,张清芳教授与周自强教授有让我们失望吗?实验堆项目进展顺利,就算有所偏差,也在预料范围之内。至于oo4型航母,我们有必要因为这些担心就开倒车?哪怕出了问题,聚变堆没有达到设计指标,也可以让航母在船台上等着。到时候,再建造一批oo3型航母,难道就不行吗?”

    这下,黎文强闭上了嘴。段峰岭则微微点了点头,表示赞同赵耀国的意见。

    “如果没有问题,oo4型航母的动力系统就定为聚变堆。”赵耀国稍微停顿了一下,才说道,“彭部长,相关设计工作一定要抓紧。”

    “没问题,我会尽快做出安排。”

    “现在,我们讨论第二个问题。”赵耀国扫了参会人员一眼,才说道,“虽然按照最乐观的估计,也要十年之后才能解决‘纳米碳原子膜’的工业化量产难题,而实际需要的时间肯定不止十年。只不过,我们不可能等到那个时候再来搞基础建设,因为围绕着可控聚变核电站的基础建设至少要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能完成。我要说的是,我们现在就得为可控聚变核能时代的到来做准备。”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