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四章 两难选择-《润泉涌大烧锅传奇》
第(2/3)页
其它烧锅,不是新收来的高粱被这场突如其来的大水冲走了,就是侥幸没被冲走,却也像润泉涌烧锅新收来的高粱那样,因长时间泡在水中而发了霉,有的是高粱保住了,但他们出酒的池子却又被大水淹了。
随着大水的退去,和出境道路的恢复,有的被大水冲走高粱的烧锅,这时便开始筹划着准备出境再重新收购高粱。
张树亭听说,也不由着起急来。这天,他便把祁占奎还有老孙叫进张先生的帐房,商量要不要也乘这个机会,到外地没闹水灾的地方,再收购一些高粱回来。不然,等其他烧锅都收购过了再出境,不是收不到高粱,就是高粱的价格肯定会上扬。
张树亭把他们召集到一处商量,其实按他的本意,即便是要出境去收购,也不想现在就去,他想等到烧锅上有了钱,再做这个打算,但他又担心,等烧锅上有了钱,是不是还能收到高粱。
可令他万没想到的是,祁占奎与老孙一听他这样说,却是极力反对,希望这事赶早不赶晚。晚了,一旦收不到高粱,甑口上自是有停烧的那一天,而甑口停烧,店堂上也终有没有酒可卖的那一天。
而最关键的还不光是烧锅上这座店堂,润泉涌烧锅在保定城、大名府、河间府、顺德府、正定府、北京城、天津卫七地开有七家酒铺。到时候,这些店铺都无酒可卖,那可是要坏润泉涌这块招牌的大事。
而帐房张先生的意见又是与张树亭的想法一致,去收购高梁当然是好事,但帐房里已没有钱,再去收购,就得去借。可润泉涌烧锅还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先例,传出去又是好说不好听。
张树亭听着他们的争吵,头都有些大了。这时候,他的选择也难,难还难在,借也没有更好的去处去借,在安肃城,又只有两家钱庄,一家是北街的“德来裕”,再一家又是城南的“信义诚”。
而北街的“德来裕”又是一家小钱庄,恐怕一次也借不出多少大洋来,而“信义诚”倒是一家大钱庄,可张树亭又不想与这家钱庄的东家有生意上的往来。
要是说起,这个信义诚钱庄的东家又不是别人,正是前年闹旱灾时,与张树亭分到一起开粥场,又不好生往外拿小米的那个刘乱子,是一个吝啬出了名的主儿,不但吝啬,还奸诈,人人都不愿与他打交道。
说张树亭犹豫,也正是犹豫在这儿。
可也就在他听着祁占奎他们的争吵,正犹豫不决的时候,县公署实业科的副科长小马又突然来访。而小马到访也不是为别事,而是通知张树亭,明天一早到县公署,由固知事召集他们开会。而具体何事,小马又是闭口不提。
不过,张树亭倒也不敢耽搁,第二天一早,便早早换了一身干净长衫,就直奔了县公署。
待来到县公署一看,又见十一家烧锅的主人,还是福和丰肉铺东家王秃子,庆春永饭庄东家张滚子,中和宣布店东家储万祥,梁双兴药铺掌柜范洪志,克已栈大车店掌柜连可信等众多大小财主,早已黑压压坐满了县公署的议事堂。
张树亭捡了一个位子坐下。可他坐下功夫不大,就见一个人也悄悄凑到了他的跟前。张树亭一看,这人又不是别人,又正是他不想见到的“信义成”钱庄东家刘乱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