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7章 二四三 奢侈品-《穿越后周》


    第(2/3)页

    大家想想也是。这年头肚子都填不饱谁舍得花钱去买水果啊?就算营地周边百姓跟着咱们能吃饱饭了,可咱们展推广的果树及经济作物规模那么大,哪有那么大的购买力?计划中这些农副产品不也准备销往中原及各地吗?可十两银子一瓶?也太黑了吧?

    “不是我心黑。咱们把酒杯玻璃杯卖的那么贵,这玻璃瓶怎么算?不能给他们玻璃不值钱的概念!咱一个酒杯十两银子,这么大一水晶瓶怎么说也得二十两银子吧?这瓶子带果汁收十两银子几乎是白送了好不好?咱们又没强迫他们买!”

    后勤人员提出是不是可以像以前瓶装汽水一样可以退瓶,只要他们吃完喝完后把瓶子刷干净带来,一瓶一钱银子足够了,否则咱一瓶也卖不出去,不还得继续制作?你说的对,能多卖一瓶也能多少收回一些成本。

    退瓶可以,但奢侈品得有奢侈品的价格,就算再便宜普通百姓也很少会买,买得起也会买的人根本不会在乎这点钱。所以每瓶最低也得半两以上……当然,咱们不是卖瓶子坑人,如果瓶子碎了,只要把碎玻璃拿回来,可按九两半银子退还。也就是说瓶子破了只赔半两银子。还是那句话,不能让他们认为玻璃不值钱。

    在嘉峪关时他们压榨果汁也是随做随喝,但水果山果不是随时都有的,而且很多水果存放几天便腐烂变质。为存储和外出人员携带方便,便烧制了一些螺口玻璃瓶,用薄铁皮冲压螺口瓶盖,并用树脂、皮胶混合熬制、压薄至一毫米左右做密封垫,虽不耐高温但作为饮料瓶的密封垫足够。后来为了延长保存期他们在果汁里添加了白糖、天然蜂胶做防腐剂,并水浴加热煮沸后盖紧瓶盖,基本上可以保存三四个月。因为没有冷藏设施水果无法长时间保存,地窖也只能是临时储藏,根本无法满足大家以前那种一年四季想吃就买的习惯。只好仿照后世工艺生产出桃、杏、梨等水果罐头,以满足女眷们解馋需要。虽说口感差点儿品种少点儿,总比没有好多了。

    众客商听到十两半银子的价格后纷纷放弃了订购的打算,只是盘算着私下应该买几瓶回去才能给家人尝尝鲜。后来听说可以退瓶,也就是说每瓶折合半两银子,就算是瓶子碎了也就再多半两银子。虽说半两银子可以买几升米也算天价了,特别是那罐头,这时节打开一瓶拼成果盘可不是一般的奢华能比的。

    只是那位林先生说现在存货不多每人限购一百瓶,等下次再来时保证足量供应。不过众客商不这么想,大家采买营地物品已经把钱花的差不多了,顶多买几瓶几十瓶已经是很不错了。

    众大臣在王著的带领下也婉转的跟林岩提出,希望回京时能带几瓶宴会上那种“果汁”“罐头”回家给家人尝尝。

    林岩非常痛快的答应了,说这东西来之不易,虽然数量有限,但既然朝中大人提出来我们尽量满足,一瓶十两半银子,要哪种?要几瓶?

    众大臣一听他们也得花钱,而且也是一瓶十两半银子便一个个显得肉疼的样子,心说你们法师不是挺大方吗?听张铎、程县令说你们刚到救济饥民那会儿,粮食都是整船送过去的,连称都没过,根本没有具体数字,全由庙里那几个编外下岗的和尚掌握,你们食堂也是大量精美食物大堆放,让大家免费吃喝,这会儿我们想带两瓶果汁回去给家人尝尝你们竟要收费,而且还每瓶十两半银子,我们每个月的俸禄也买不了几瓶,我们是朝廷大臣好不好?

    看到众大臣一脸的愤恨和鄙视林岩解释说:“当地的山果本来就不多,这些都是我们高价从百姓那里买来的。特别是荔枝和橘子,从蜀地沿江而下,到丹江口再经商洛至长安,路途遥远,就连已经腐烂的果子我们给蜀商都是全额结算的,折下来果子的价格远过粮价,要不怎么会有荔枝道呢?”

    “那……你们为什么还要买呢?”

    “唉!实在是没办法啊。这年头要什么没什么太苦了,每天除了吃饭睡觉连豆豆都没得打。我们那些女眷不仅没有怨言,而且还帮着我们给士兵上课,教民工认字。大家都知道她们嘴巴馋,太委屈她们了。到了这倒霉年代我们也没办法,只能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最大限度的满足她们,实在是不得已而为之。”

    委屈?你们的生活堪比皇宫还奢华还说委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