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0、日军修要塞-《万世血仇》
第(2/3)页
按当时的军事物资贮备,可供两千多士兵驻守一年以上。右有毛兰屯野战阵地,有近百个不同规模的军事工事,现在这些工事依然保存较好。
当年胜山要塞的主阵地配备四个步兵中队、二个炮兵中队、一个工兵队、配有榴弹炮、加农炮、高射炮、大型要塞炮及反战车射炮;步兵用轻重机枪、步兵炮、野山炮。
胜山阵地设有营房、医院、碉堡、掩蔽部、指挥所、仓库、观察所、炮阵地、机枪阵地及野战掩体、堑壕、交通壕、反坦克壕等大量地下地上永备工事,现大部分保存较好。
胜山要塞与其他要塞的建造是小鬼子1933年筹划的,关东军参谋本部作战课长铃木率道大佐,当年被日本军部称为“战争幽灵”。他在部分骨干幕僚陪同下,分乘三架飞机对边境部分地区进行秘密踏查。
1934年5月12日,关东军司令官菱刈隆大将签了“关作命第589号命令”,决定把东宁、霍尔漠津及海拉尔等地作为战略要塞。于是,关东军在中国东北中苏边境第一批要塞工程施工作业正式全面启动。
根据幸存者刘连兴(2o1o年,78岁)回忆:他是14岁中小毕业,伪县公署动员股何凤琪、何宝昌两个家伙到学校“招工”,说是老板工作服,能够学到很多技术,每个月还有丰厚的工资,所以和另外七名同学报名,没想到上当了。
刘连兴他们被押解到工地一看,西面是劳工的草棚,劳工骨瘦如柴,身上裹着破麻袋。东面是一大块平地,三四百小鬼子正在操练,白花花的刺刀晃得人睁不开眼睛。看到数百学生被押进来,那些劳工当成就流泪了。
不到两年时间,刘连兴的另外七名同学先后死亡,他本人随后也死了。他觉得奇怪的是,后来竟然能够从万人坑爬出来,保住了一条命。
为了修建胜山要塞,日军在十余年时间里,先后抓捕劳工、战俘六万余人送到这里。要塞建成之日仅剩三千多人,为了防止要塞内幕外泄,全部杀掉了。
当年驻守在要塞的士兵石桥清末,在他写的《战尘愁歌》中透露:“我们集合正准备过桥,路边的山岗上立着一个大石碑,上写:‘阵地构筑牺牲者之碑’。修筑胜山阵地动用了三千名中国劳工,为了保守阵地秘密不被人知道,在工程建完后,在这里将劳工杀害了”。
石桥清末所言不实,他只说了“在工程建完后,杀掉了最后三千名劳工”,回避了另外数万人的下落!
因为没有人活着出来,所以要塞的一些情况,是在战后才一步步显露的。正因为如此,“胜山劳工坟”成为一个谜。
至于孙吴火车站,后来扩建为孙吴镇,再后来可就出了名了!
194o年12月2日,日本天皇裕仁又布敕令,要求在进攻苏联的各个战略要地建立细菌战基地,创建“731”本部及各个支队,扩大细菌武器的生产。其下设有牡丹江支队为“643”部队,林口支队为“162”部队,海拉尔支队为“543”部队,孙吴支队即“673”部队。
在孙吴县城西,有一条叫做西牡丹江的小河从南山坳淌出,湍急的细流绕过一道岗弯,略宽一些的水面就舒展开了许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