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0、炮兵先出场-《万世血仇》


    第(1/3)页

    炮兵营长高静祥接到陈杰的命令之后,就知道战况极为严重,否则的话也不会说集中所有的迫击炮构筑炮兵阵地。迫击炮连原本有9门迫击炮,后来陈杰又加强6门,现在是15门迫击炮。

    把通天峡一线的防御交给潘熊飞和吴志国之后,高静祥亲自带领迫击炮连出,用最快的度赶到了榆树沟到小边沟一线进行布防。

    来到现场一看,高静祥才知道陈杰是个什么意思。这是准备用15门迫击炮“隔山打牛”,猛烈轰击西面的另外一条山沟。

    那就是说,在某一个时间段里面,西面的山沟肯定会出现大批的敌人!

    作为专业炮兵,高静祥仔细查看了预设战场,觉得采用“反斜面”构筑炮兵阵地,在山沟里面的效果并不好。

    因为反斜面炮兵阵地不能亲眼看见步兵阵地,就不可能把炮火的威力挥到最大,步炮协同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因此,高静祥从实际出,立即修改了陈杰的作战预案,直接命令炮兵连越过山沟,爬到对面的山梁上构筑炮兵阵地。这样一来,就可以同时照顾山梁两侧的山沟。无论敌人从哪个方向过来,都在炮火的打击之下。

    最后,炮兵连的15门迫击炮分成五个集群,分别在沟头的黄泥道、中间的高令岭、下游的李胡岭一线,长达6公里的山梁上预设了五个炮兵阵地,控制了山梁两侧的所有山沟。

    所以说,一个灵活机智的现场指挥官,才是战斗、战役取得胜利的最大保证!

    这也是白书杰给一线军事主官下达命令的时候,总是确定基本的作战目标,从来不进行具体的战术动作说明的原因。

    最有言权的人,就是一线的军事主官。参谋部的人在地图上画直线,纯粹就是书呆子!根据书呆子的线条下达作战命令,只有南方的蒋某人干得出来。

    喜欢旅游的朋友最清楚,因为比例尺的关系,再详细的地图,也不可能反映实地的基本细节——除非你的地图是“1:1”的比例尺!

    可是在实际战斗中,很可能一块大石头、两棵大树、一个凹陷区域,就会决定整个战斗的胜负!

    战局的进展果然验证了高静祥的担忧——一千多敌人,每个人之间拉开一米的距离,长度就接近三公里!如果没有站在山梁上仔细观察,而是躲在另一边的山沟里射炮弹,那根本就没啥作用!

    出人意料的古怪阻击战,最先从沟头的黄泥道开始,也就是三门迫击炮打出第一枚榴弹的时候!

    高静祥看见最后面的一股敌人顺着山沟下去,大概前进了五百米,他才一声怒吼:“黄泥道第一集群三急射,砸敌人的屁股,开炮!”

    通!通!通!

    咻——咻——咻——随着接二连三的沉闷爆炸声响起,山沟里面升起几团蘑菇云。

    然后是剩下的四个集群依次三急射,炮弹顺着山沟一路炸下去,把整天山沟炸得乌烟瘴气,随后就是震耳欲聋的惨叫声传上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