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3章 舆论战-《电影教师》
第(2/3)页
众议员吉姆-库尔贝森更是致函司法部,敦促他们再次看看《外国人代理登记法》,他特别提到世纪巅峰的收购被用于政治宣传的可能性。
在舆论的引导下,在美国国内立刻引对“美国将出现亲中宣传”的担忧,在网络上顿时出现了很多极端的话语。
“我操,为什么要卖给中国人?难道钱就真的那么重要吗?如果继续这样下去,我们美国将不再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如果中国人收购了奈飞,那我的抵制名单上就又多了一个,我不得不把奈飞写在沃尔玛的旁边!”
“中国人接管美国那一天地狱都会冻结。我今年已经74岁了,是南加州内6地区第三代人。如果美国真被中国人接管了,那我也不待这里了。还好我无子无孙。感谢上帝。”
在张然记忆中,很多中国企业在美国收购的时候,美国方面总是会用国家安全等借口制造出一种中资入侵的形象,尤其是一些美国媒体喜欢夸大宣传,鼓吹中国经济威胁论。
说起来搞笑,就连中国企业在非洲买驴子,都能扯上******net曾经刊一篇题为“中国为啥满世界买驴子”的文章,在文中暗示:中国的需求太大了,非洲这些国家要好好管管,不然资源会被耗光的。
所以,这次收购哈斯廷斯他们会抛出这种论调作为舆论反击,一点都不意外。
中国企业在美国收购上市公司,必须要过两关,第一媒体关,第二要过国会关。中国企业在美国的收购是金融战,是公关战,也是舆论战。如果让中国入侵这种言论占了上风的话,即使奈飞同意收购,也很难通过美国政府的审批。所以,只有在舆论上压倒奈飞,整个收购才能按照世纪巅峰的意志进行。
正因为知道奈飞会出这张牌,张然他们早就作了相应准备,不但聘请了艾金-岗波律师事务担任游说工作,整个说客团有5o多人,他们负责将说服加州政府,以及国会议员;同时,聘请了博然思维公关公司的公关专家,驻扎在华盛顿一间冠名为“世纪巅峰竞购中心”的房间里,全权负责公关。他们起草新闻稿,与新闻界保持沟通,并24小时跟踪媒体报道,随时作出反应。
在奈飞动舆论反击之后,在华盛顿的公关们立刻进行了回应。通过《纽约时报》布了世纪巅峰的声明,表示张然是商人,收购奈飞是正常的商业行为,世纪巅峰对好莱坞来说不是入侵者,而是商机创造者。中国是个巨大的市场,好莱坞需要中国市场,但好莱坞真正懂中国的专业人才却非常缺乏,因此加强与中国电影企业的合作就十分必要;世纪巅峰既懂中国市场,又懂美国市场,无疑是最好的合作者,此次并购会给美国电影业加快开拓中国市场提供机遇。在声明的最后,世纪巅峰表示欢迎美国政府对此案进行全面审查。
《华尔街日报》和《华盛顿邮报》的专栏分别刊了《世纪巅峰收购奈飞将提升中国电影产业水平,推动与美国的合作》和《世纪巅峰并购奈飞能够让中美都获益》两篇解读性报道。
这两篇报道对同期外媒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集中回应,将报道焦点放在收购案本身,在文章中突出两家企业自身对收购产生影响的评价,引用专家的权威观点,并结合中美两国这两年电影产业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最后认为这次收购对中美两国电影市场和电影产业来说,都会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
与此同时,张然的朋友与合作伙伴都站了出来,为张然摇旗呐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