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拷问与名臣-《梁柱》


    第(2/3)页

    骆振兴和张二人自然不是吃素的,见梁艳阳不肯老实交代,互相交换了一个眼色,便决定给他一点眼色看看。二人都是世袭的锦衣卫军户,虽然十分年轻,现在不过二十五六岁的样子,但是从小便耳濡目染,十六岁起就开始跟着锦衣卫的长辈们办案,所以到了现在,也都是经验丰富,对于用刑之事自然十分精通。

    此时他们都很有信心,毕竟他们也听说在县衙会审的时候这梁艳阳十分胆小,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地把该交代的都给交代了,就连不该交代的,比如说和知县梁月皓之间的关系,也都在没有受到任何人逼迫的情况下说了出来。对于这种软骨头,骆振兴他们见的实在是太多了,别看这梁艳阳现在嘴硬,到时候刑具一上,不愁他不就范。

    不过出乎二人预料的是,无论他们威逼利诱(事实上基本只有威逼,没有什么筹码能够拿来利诱的,毕竟梁艳阳的死罪是板上钉钉的,就连到时候能给他一个痛快这样的承诺二人也不敢做,谁能保证皇上不会下旨要对这个恶人采取凌迟的刑法呢?),还是严刑拷打,梁艳阳都是两眼一闭,脖子一伸,一副油盐不进、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任凭骆振兴和张二人连番上阵,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没能从梁艳阳口中问出他的家眷和财产的下落。

    一番酷刑下来,梁艳阳已经奄奄一息,为了他的小命着想,骆振兴和张暂时停止了用刑,毕竟要是梁艳阳死了,这个案子就更加的棘手了。

    两人只好退而求其次,打算再问问梁艳阳的手下们,希望能够现一些蛛丝马迹,但失望的是,这些人都是些小喽啰,对于梁艳阳的家眷和财产是事情一无所知,至于那种类似于“贴身大管家”之类的手下,则是一个都没有。

    就在二人徒劳无功,正一筹莫展的时候,他们在大兴城里偶然间现了一个重要的线索。

    ……

    萧木正在给林檎和张皇后讲解他自创的“名臣牌”。

    “这四张是名臣牌,中间的图案是朕挑选出的名留青史的四个名臣的画像。”萧木把四张牌摆在桌子上,这四张牌的左上角和右下角都对称的写着“臣”的字眼,指着第一张牌,萧木说道,“这张‘天’字牌代表的是诸葛孔明,诸葛武侯的事迹人所共知,可谓是‘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想我大明如今国事艰难,若是能有诸葛武侯一般的人物来辅佐朕,想来大明中兴有望。”

    一本正经地胡说了一番,萧木又指着第二张牌,“这张‘地’字牌里的图案是文天祥文丞相的画像,一代抗蒙名臣,被俘后也誓死不肯投降,英勇就义,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名句。想我大明的臣子若都是这般的忠贞之士,何愁关外建奴不灭!”

    说着萧木拿起第三张牌,刚要开口继续介绍,却被林檎抢了先,“这张牌不用你说我也知道了,这上面画的明明就是关公嘛。”

    实在是由于关羽的外貌特征过于明显,所以即便是林檎也能一眼就看了出来。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