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相见-《流光转》


    第(2/3)页

    崇文馆内没有高树,也无甚花朵,只有冬青兰草等做点缀。馆内两栋小楼,一前一后,都有房间若干,彼此之间由一座怪石堆叠的假山和小池塘相隔,取“高山流水”之意。

    大周的男女大防不甚严格,官宦人家的女儿往往也都如兄弟一般,从小读书识字。这些女子中的佼佼者虽不能参加科举,日后成亲,却可以与夫婿谈经论史,吟诗作对,而更重要的是她们知书达理,在子孙的教养上往往不会出什么大的偏差。

    女学里坐了端敏与和靖两个,还有元和帝七弟淳王的女儿成颐郡主,以及今日来女学教书的杜羡贤杜学士。见宣惠跟在元和帝的后面进来,和靖和成颐郡主眼中闪过羡慕之色,端敏暗暗叹气,轻轻抚了抚和靖的肩膀,带着妹妹们给元和帝行礼。

    元和帝看着眼前的三个女儿,端敏稳重有礼,气度高华,和靖温柔和顺,丽而不俗,小女儿宣惠俏丽可人,眉宇间有一段英气,又有一段灵气,正是春花秋月,各有千秋,心中十分高兴。当下,元和帝向杜学士交待几句,便去了早朝。

    今日,杜学士讲的是前朝诗人洪乐天关于前朝太祖长女平阳公主的长赋,借机谈起女人在朝堂上的作为与影响:“妇人干政,历朝历代有之。有如吕后武后一流,祸乱朝纲,残害宗庙,也有如平阳公主者,以己之力,协助父兄平定天下。端的要看这女子是否明事理晓大义……”

    平阳公主宣惠公主,前世的她早已听说许多,这位杜羡贤学士在国朝历史中也是大名鼎鼎。当年国难,京城、皇宫皆被贼子攻破,国朝倾亡。而殉国之人却寥寥无几,这杜学士便是其中之一。后人皆道元和年间朝纲紊乱,党争不断,人心离散,国破乃是气数已尽,否则为何连跟随元和帝殉国之人都无有几个。

    宣惠却不以为然,舍命殉国固然是忠,却是愚忠。当时战乱的只是黄河以北,西北与京畿地区,长江以南的各省虽有趁乱起异心者,多数人心中还是奉大周正朔。若非如此,三皇子梁瓒也不能够在短短三年之内就将贼子击败。若果然忠心于大周,就该坚守本心,投奔宗室,以恢复宗庙社稷为任。

    “……故而我大周并不禁止女子读书,尤其鼓励皇室之女读书,这个中情由,你们定要思之慎之!”

    终于结束了,宣惠现在有些明白为什么贤妃说自己的这位祖姑不喜欢来崇文馆读书了。她留下沅湘和采薇收拾东西,自己一迳跑到假山边向另外一栋小楼张望,才突然想起自己不认得哪个是三哥!

    正在此时,三位十五六岁上下的少年向她走了过来。

    为的那位穿宝蓝色纻丝圆领袍,胸前和两肩饰有蟠龙,脸庞与端敏公主隐隐有些相似。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