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章 捕头的效率-《位面转生》
第(2/3)页
邢捕头与衙门前的衙役打了个招呼,就从右边的侧门而入。
走了几步,穿过一个走道,便是二门,也是三个。这三道门,被称为“仪门”,取“有仪可象”的意思。
仪门之内是一个大天井,天井的两旁便是书吏办公的地方。
新朝曾规定:“各省文武官皆设衙署,其制,治事之所为大堂、二堂,外为大门、仪门,宴息之所为内室、为群室,吏攒办事之所为科房。”
邢捕头站在天井中,选了东边的科房就走过去。州衙之中的科房依吏、户、礼、兵、刑、工六房的次序分左右排列。
东边三座是吏、户、礼三房,西边三座是兵、刑、工三房。这是“文左武右”的规矩,不可乱动。
其实,吴州因为较大,在六房之外,还有多余的两三房。分别是承房、粮房、仓房等。这里还有一件空房间,甚至给差役们用。
且说邢捕头选定了户房,三两步就扎进了科房之中。
科房的大堂中、横摆着公案和高背椅。公案前面垂着桌围,桌上放有砚台、笔架、签筒等常用办公品。
一位蓄着长髯的美貌男子,正高坐椅上,低头处理公务。
见到有人进来,这人抬头一看,脸上就微微笑道,从座椅下来,迎了邢捕头。
“原来是邢捕头来了,怎么今日是什么风,将你刮到我户房之中了?听说你被派去芙蓉镇查处大案,怎地这么快就回来了?”
说话的人,正是户房主事,姓吴,今年四旬。衙门中的小吏们,大多延续祖上职位,这位吴主事,也是州衙之中的老资格,当值的年岁比邢捕头还要多上许多年。
州衙说大不大,一点小事,很快就能传遍各科房。吴主事知道,芙蓉镇出了一个泼天大案,知州大人很是恼怒,责令邢捕头连夜去查案了。
他心里暗暗纳闷,这才过去四五天时间,照理说邢捕头还在芙蓉镇中,不该这么快就回金陵啊。
“吴主事,在下也是无事不登三宝殿,不负知州大人的期望,那一件案子,我已经有了一点头绪,这才找到吴主事帮忙来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