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第四十一章 日本-《抗日军工系统》


    第(2/3)页

    两人就往和鬼子交易的地方赶去了。

    而玄一的分析虽然不全对,但是也差不多,日本国内由于开始了全面的侵华战争的开始,从半战争状态改编为全面战争状态。

    虽然说鬼子从中国掠去大量的资源,但是,由于劳动力的,青年劳动力的渐少,使得日本不得不让少年、妇女、老年人去工作,这就促使一些和战争有关的物品飞生产,而民用的生活物品大大的减少,是的民用物品比军用物品还要贵。

    在日本金属物资、光学、工程、造船、车辆和化学工业部列为资本货物工业,加上部分重工业(即生铁和粗钢),1937年整个制造业产量中资本货物部分所占份额,大体上是德国51%,美国48%,英国44%,日本4o%,苏联39%,法国和意大利37%。

    从1938年上半年开始,日本当局提出在华“以战养战”,即就地掠夺解决军资,然而正面战场的***军一直在打僵持战,日军后方又燃遍中国**领导的游击战火焰,其交通线到处遭到破坏,掠夺计划大多不能实现。

    下半年开始,日本经济开始下滑,掠夺已弥补不了消耗。侵华战争又使日本出口大受影响,1938年贸易额下降了四分之一,这对依赖外来资源的经济自然形成打击。

    按后来日本经济界计算,1938年日本实际产值达到了太平洋战争前的顶峰,随之便逐年下降,表面上的产值增长主要是军工业增长所致,民用工业已处于停滞下降状态。

    全面侵华战争只打了大半年,1938年4月28日日本政府便以布《国民精神总动员基本方针》为开端,开始实施消费品配给。

    日本在进一步压缩民用,集中财力展军工,当时强调的“非常时期国民生活方式”,还对居民特别提出几点强制要求:禁止人们相互送礼;禁止举行私务宴会;禁止穿奢华服装;禁止乱浪费,提倡国民将余钱用于储蓄。

    而此时日本政府对居民每日配给的主食大米、大麦只有33o克,普通人靠薯类等杂粮补充才避免挨饿,一些人已开始进入营养不良状态。

    日本经济日益下滑,又进一步强调“节俭奉公”压缩民用经济。政府还以节省燃料为名,不许在家里洗澡,而只许到澡堂泡大池子。

    为搜集金属,日本街头的铁质路灯座大都拆除换上木杆,警察还到各户搜罗铁质门把手一类,甚至每家只许留一口锅和一个铁桶。

    随着战争的愈演愈烈,日本居民每日口粮配给降至3oo克,又降低2o%,杂粮也难以搞到,黑市的食品价格又奇贵,普通日本人就此尝到了饥饿的滋味。日本当局以法西斯式手段勒紧老百姓裤腰带,民间怨声载道便压倒了欢呼之声。

    日本本土军民虽在广播中只听到“赫赫战功”,看到的却是“战殁通知书”和归来伤兵越来越多,日子越来越苦。

    日军的供应也越来越差,海外部队大都奉命“自活”,即自己解决给养。战后据日本老兵回忆中国战场后期的情况:在外打仗的部队因能就地抢掠老百姓还大多能吃饱,后方医院得不到多少供应就只能喝稀粥,药品也没有多少,伤病兵进去大多是等死。

    据很多人讲,日军医院中的死亡数已过战场阵亡数,导致部队中的轻伤兵和病号大都不愿住院而硬要跟着行动,这样靠战友照顾还能有东西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