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只听得其中一个番僧大叫:“快些停船,把孩子乖乖交出,佛爷便饶了你的性命,否则莫怪无情。” 这声音从波浪中传来,入耳清晰,呼叫之人内力不弱,小船上的众人都听得一清二楚,大汉放在甲板上的小姑娘一下子脸白如纸。大汉连忙安慰小姑娘:“小小姐,我就算拼了这条命也不会把你交出去。” 小姑娘强忍着眼泪,向大汉道谢:“多谢你,常大哥。我相信你。” 小孩儿见小姑娘与他一般大,小脸煞白很是可怜,走上前拉住小姑娘的手:“你放心吧,我爹常年在汉水撑船,对这里的水路可熟悉了,一定能够带着我们逃脱。” 小姑娘被同龄的小朋友安慰了,心中对小孩儿升起亲切的感觉。 蒙古人见小船并不停,其中一人下令:“放箭。” 小船并未停下,众武官和番僧便弯弓搭箭,向那小船射去。但听得羽箭破空,呜呜声响。这些箭全部对准的是大汉以及撑船的船夫。小孩儿眼见羽箭朝自己的父亲射去,操起小船上的木头小凳子,两步就抢到了父亲身前。他凝神看向羽箭,就现羽箭的度似乎变慢了,在他眼中缓慢无比,他轻轻敌用小凳子一挡,羽箭就被他拨到了一边。 大汉原看到羽箭射向船夫心中担心不已,哪知道船夫的儿子竟然挡下下了羽箭,那身手看起来不低。自己真是眼拙了,这对船家父子肯定是隐士高人吧? 大汉刚松了口气,一波箭雨又射了过来。大汉奋力拨打,牵动内伤,动作微一停顿,肩头和背上接连中箭,一只手中的木桨拿捏不定,掉入江心,小船的度慢了下来。后面大船很快追上,七八名蒙古武官和番僧跳上小船。那虬髯大汉兀自不屈,拳打足踢,奋力抵御。其中一个蒙古武官举刀去杀船夫,小孩儿虽然害怕,但为了保护自己的父亲,强忍着恐惧对上了那五官,仗着自己身小灵活,将武官牵制住,使其无法去杀自己的父亲。 正打斗间,突然听得一声大喝:“鞑子住手,休得行凶伤人!” 江中飞快地划来一条小船,快靠近时,一个人从船上跃起大袖飘飘,从空中扑向小船。两名蒙古武官嗖嗖两箭,向他射去。那人袍袖挥动,两枝羽箭远远飞了出去,双足一踏上船板,左掌挥出,登时两名番僧摔出丈许,扑通、扑通两声,跌入了江中,众武官见他犹似飞将军由天而降,一出手便将两名武功甚强的番僧震飞,无不惊惧。 小孩儿看见来人是一个眉毛胡须皆白的老道士,虽然穿着破旧邋遢,但慈眉善目,让他一见之下就升起亲近。 领头的武官喝道:“兀那老道,你干甚么?” 那道人骂道:“狗鞑子!又来行凶作恶,残害良民,快快给我滚罢!” 那武官道:“你可知这人是谁?那是袁州魔教反贼的余孽,普天下要捉拿的钦犯!” 那道士闻言先是迟疑,但眼见这一船人中有两个孩子与一个普通船夫,且元兵所说的袁州魔教反贼的余孽不过一个小女孩子,心升怜惜,决定管下这桩闲事。 小孩儿听着蒙古官兵与老道士的问答,知道了女孩子原来身份不凡,乃是周王的女儿。小孩儿虽然没有离开过汉水,但也听过周王的名号,据说是为了天下老百姓着想,专门反抗蒙古鞑子的义军领袖。小孩儿觉得周王既然是为了百姓好,那就是好人,他的女儿也是好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