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七章 斗法-《战斗在甲午年》


    第(3/3)页

    可这个‘李混账’却是越活越矍铄,不但没有一点交权给皇帝的意思,而且居然还想培养北洋下一代的接班人。

    这种无法无天的胆大行径,怎么能让年轻气盛,一心要再造‘天朝盛世’的小皇帝忍受?

    所以这两年,北洋和翁同龢之间的来回拉锯‘斗殴’,为什么没有人站出来说句公道话,论个对错。

    并不是没有对错,而是事关皇权,哪里又有什么对错!

    除非哪个得了失心疯,想找死,谁会再这事儿上插嘴搅合?

    此时的朝鲜六军中,毅军,盛军,仁字军,芦榆防军,这四支队伍,都是正儿八经的李鸿章北洋嫡系。

    丰升阿的吉林练军,是皇室这几年着重培养起来的一支八旗劲旅。

    而且丰升阿本人今年才不过五十整,是准备当做光绪朝的‘僧格林沁’,来大力扶持的一位满族将军。

    用来辅佐皇帝,反制北洋。

    而左宝贵的奉军脱胎于僧格林沁的手下,无论是回民的左宝贵,还是这支奉军,多年以来在皇室的刻意安排下,一直都游离于李鸿章的北洋体系之外。

    而且坐镇于大清的龙兴之地奉天,俯视关内。

    虽然当年在调奉军入东北时,李鸿章特意用‘掺沙子’的办法,把淮军将领聂桂林调入奉军。

    不过脾气强硬的左宝贵,这些年来不但不买李鸿章的账,而且一直都死死的压制着聂桂林,把北洋的势力牢牢的排斥在奉军之外。

    所以在经过了中和,平壤两场大溃败,其余北洋系四军都无大碍,可偏偏就是这两支非淮系的,可以说是北洋淮系的眼中钉出了事情。

    不仅损失惨重,而且连两名主帅都阵亡了。

    这又怎么能不让人生疑?

    养心殿内,五个重臣心肝都是重重的一哆嗦,感觉即使远隔着平壤千里,似乎鼻子都能闻到那浓浓的阴谋的味道。

    几人赶紧不敢再想下去。

    这是小皇帝和老李之间的斗法,外人稍微不慎的挨着擦着,都要脱一层皮下来。

    还是难得糊涂明哲保身,是为上策。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