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五章 诗以明志-《战斗在甲午年》


    第(2/3)页

    明朝的将领为什么要认这么多的干儿子,养这么多的家丁,就是为了在打攻坚战啃硬骨头的时候,指望着这些‘自己人’能真正的舍得卖命。

    北洋6军不过是区区十余万淮军,为什么分出了‘铭军’‘盛军’‘庆军’‘武毅军’‘仁字军’大大小小十几个山头?

    其一是朝廷为了分化淮军的力量,让他们产生内耗,而不能动摇大清的国本。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这些士兵和军官目光狭窄,没有形成真正的军魂,士兵眼睛里只有什长棚长,而什长棚长的眼里只有哨官哨长。

    这样层层推进,一个总兵假如指挥过十个营头的军力,不用外敌来打,军营里面各种的营苟内耗纷争,就能把这支队伍搅散。

    在甲午战争之中,东洋的一个扩编师团,人数接近三万余人。

    他们为什么调兵遣将如臂使指,就因为他们在军队之中形成了一种所谓的大合魂:

    勇气,坚定,对天皇无限效忠的忠义精神。

    而明治也是一方枭雄,带头节衣缩食,民间甚至流传他一天只吃一顿饭省钱来给海军买军舰。

    所以当时的东洋百姓承受着大清民众四倍的赋税,而毫无怨言,大批的东洋女子漂洋过海到大清,到南洋去当**挣钱,然后把银子汇回东洋,变成军舰,大炮和子弹。

    然而反观大清,慈禧正在忙着修院子,光绪急着夺慈禧的权,主管财政的户部尚书翁同龢卡着李鸿章的脖子不亦乐乎。

    别的文臣武将无一不都是忙着升官财玩女人,到处都是一片‘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末世荒诞图景,而独独忘了这个国家!

    既然‘国不知有民’,那么同理,‘民也不知有国’。

    所以第二次鸦片战争中,龚半伦敢理直气壮的对恭亲王奕?说道:“你骂我是汉奸,我看你是国贼。”

    所以到了庚子战争时,八国联军进军京城,沿途的百姓纷纷看热闹的看热闹,做生意的做生意,有力气的就帮八国联军拉军船,用独轮推车帮着运送物资,捞银子。

    现在举国上下麻木不堪,明智清廉上进为国者寥寥无几,所以何长缨就得启用一些有文化,有理想,有道德,有激情的知识分子,来教导这些目不识丁的士兵。

    喊醒他们。

    给予他们目标,理想,无畏,勇气,和忠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