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1章:四点关键(中)-《舌尖上的大宋》


    第(2/3)页

    太祖皇帝扬文抑武的遗训,本是为了抑制武人的权力,无论在朝堂还是军队里,让性情相对平和的文人,通过以文制武的方式,防止五代时期藩镇割据的局面再次出现。

    太祖皇帝的出发点是好的,他怕他的子孙受到武人的阀害,可重文轻武的基本制度发展到一百年后,文人集团不断的疯狂包揽权力,不光剥夺了武人的权力,连皇权都绑架了。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其他朝代那种“君让臣死,臣不得不死”的说法,在大宋是绝对不存在的。

    文官集团制定了严格的制度,来限制了皇帝的权力,君让臣死,必须有充足的理由,必须合理合法,要不然,他们就不承认,可以集体来反对皇帝的决定。

    用制度来管理国家,管理人,本是一种文明的进步,可制度制定到偏执的时候,往往造成的最大的限制,就是对自己。

    皇帝这么威风的职业,在北宋有点变相的成了一种摆设,所以像赵煦这种年幼的皇帝,就很容易被外戚夺权。

    不过有一点不得不说,这种制度下,也造成了别人想抢皇帝的皇权,也是极其不容易的。

    极致的制度和思想观念的约束下,文人对皇权还是相当忠诚和认可的,听起来这话有点好笑或者矛盾。

    可是在文人心中,我就是忠君爱国的,但是皇帝也不能左右我的思想,我有什么政见,皇帝必须得认可才行。

    于是文官集团开始逐渐因为政见的分析或者各自的利益,逐渐分为模糊的两大派系,而之后朝堂上的党同伐异,相互攻讦也就不足为奇了。

    杨怀仁也不好从一个已经知晓了历史发展进程的后世的角度,去给高太后分析她想夺得皇权,从这一点上就行不通的。

    只能转换角度装作去给她分析利害和优劣。

    “文官们嘛,本来就是赞成太皇太后殿下的,太皇太后殿下当政这七八年时间里,也得到了他们的一致支持,这么说来,文官上的阻力是不大的。

    而五官呢,本来在朝堂上就没有话语权,而掌控军队的大权都在枢密院和三司手中,太皇太后现在要做的,就是让武将们也能像文官们一样赞同太皇太后您继续执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