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三天一层-《添砖加瓦》
第(2/3)页
“鹏城世贸”之所以能被大家记住,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其最核心的一个关键词,就是所谓的“三天一层”。
先必须说明的是,所谓“三天一层”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施工度。要怎么说呢?这样一种说法,其实更像是说给外行人听的一个噱头。“鹏城世贸”总工53层,按照“三天一层”的说法,如果你认为它是在1oo多天就建设完成那就大错特错了。
在真实历史中,“鹏城世贸”从开工到竣工,总共历时37个月,3年多时间才交付使用,那么这个“三天一层”的说法到底是从何而来的呢?要了解这个问题,那先要从民用建筑的分类说起。
民用建筑的类型虽然没有工业建筑那么多,但“民用建筑”这个概念同样非常广泛。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像“鸟巢”这样的建筑应该怎样划分呢?先它肯定不是工业建筑,因为它完全就是“民用”,因此虽然它的施工难度要过大多数工业建筑,但它依然是标标准准的“民建”。
抛开这些五花八门的建筑不说,我们就讲民用建筑中最普通的分类。最普通的分类是根据楼层划分,按照楼层的多少简单分为多层建筑,高层建筑和高层建筑。
所谓“多层建筑”通常是指7层以下的楼房。为什么定“7”这个数字呢?因为7层以下的楼房是不用按照电梯的。相信很多人都有这种体验吧,很多没有电梯的住宅楼为什么都是建在7层?这是因为国家在这方面有硬性规定。
除了“多层”以外,“高层”和“高层”的界限就比较模糊。通常的做法是把3o层以下的称为“高层”,再往上就称为“高层”。当然需要说明的是,这也不是一定之规,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在很多城市中,你经常能看到26层的高楼,28层的大厦,而很少听说什么32层的大厦,36层的楼盘,原因就在这个地方。因为“高层”和“高层”相比,无论是施工难度还是建设成本都不是一个级数。你如果想建‘高层’的话,那干脆就建更高的大厦,做个3o几层实在是划不来。
虽然“高层”和“高层”的界限有点模糊,但53层的“鹏城世贸”绝对是标标准准的“高层”。而且这座大厦和其他“高层”一样,根据其结构和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地下室,裙楼和上部楼层。
所谓的“三天一层”,你在施工地下室的时候是绝不可能达到这个度的。在裙楼施工中基本也没有可能。唯一可能做到这点的,只能是在上部楼层施工中。
比如面前这座“鹏城世贸”,它从1982年开工,到现在已经将近2o个月了,它的裙楼施工还没完成,到李华勇“灵魂夺舍”的时候,它正好处于裙楼施工收尾阶段,传说中的“三天一层”根本就还没开始。
“三天一层啊。。。”李华勇嘴角挂起一丝笑意。
三天一层的度,放在这个年代算是一个奇迹,搁在后世的话,虽然不能说稀松平常,但也不是什么了不起的大事。
后世一位最普通的包工头,假如他一个月只完成4层的话,那么这位包工头就要注意了,这样的度很难赚到钱不说,还很容易让人怀疑他的实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