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人都需要个颜面-《孺子春秋》
第(2/3)页
于是阳生帮鲁昭公劝慰父亲齐景公夺了鲁国的几座城池后,便得意忘形,把鲁昭公俨然看成齐国的一大夫,这让鲁昭公很不能接受,于是一气之下带着人跑了,这一跑就跑到晋国。
来到晋国后,鲁昭公被安排在乾地,所以士人也有称呼鲁昭公为乾候的。
吕荼由于在诸侯国间流浪也没有注意到此事,只是在鲁国时偶然想过,但当时情况紧急加上那时的鲁国是三家的天下,对于考不考虑鲁昭公的因素都不会对当时的局势起太大的影响,所以他也就选择性遗忘了。
如今见到鲁昭公,吕荼不免多观察其来。
鲁昭公此时满脸的沧桑,他的气势是黑幽沉闷,给人的感觉是很压抑很容易带进消极情绪里面。
想想也可以理解,一个大国之君却落得惶惶如丧家之犬的下场,任谁也兴高采烈不起来。
鲁昭公听到祁盈称呼自己为乾候,他眼中闪现出一股杀机,可是转瞬间又被落寞给代替了:“午子,你讲到国仇家恨,那寡人也就说说这国仇家恨。”
鲁昭公斟酌词汇理清了思路继续道:“国仇,晋齐有国仇没错,可是国仇就要用国之战来报,这样才堂堂正正能才让天下人心服,不知午子以为然否?”
祁盈闻言一滞,他虽对姬稠的说法打心底的不认同,但不认同他却不敢说出来,说出来那就是与晋国上下作对,与天下人作对了。
人都需要个颜面,需要个“大旗”,这国家也是一样!
殿中晋国众大夫不论是不是真心这样认为的,但明面上还不得附议唯唯叫彩。
晋顷公颔首,鲁昭公见状继续道:“天子的家仇当以天下人报,国君的家仇当以国来报,诸臣的家仇当以诸臣家报,不知午子又以为然否?”
这?
祁盈被鲁昭公的话逼入了死角,这话他更不知如何回答,蹿跃礼制的报仇,那是会引起公愤的。
晋顷公听到姬稠的话很是认同,他道:“鲁候的这话寡人深以为然,家就是家,国就是国,臣就是臣,君就是君”
“家仇上升为国仇,是违背礼制的,更是违背国民利益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