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3章 要定城下盟-《奋斗在盛唐》
第(2/3)页
陈行范得知此事之后,又收到了自己会盟的书信,稍微一考虑,就应该能明白,自己和冯仁智已经被崔耕策反了。他这才将计就计,一方面让南诏人赶紧发动,令一方面将自己一行诱到了这个绝杀之地。
当然了,他想举事的话,还是需要带岭僚人的帮助,于是乎现在主动对自己劝降。
只是,陈行范真的像嘴里说得那样,对绝后之事毫不在意?那怎么可能?
只要自己没利用价值了,他一定会杀之而后快。
但话又说回来了,现在不投降,就是死路一条啊!
何游鲁目光闪烁,道:“那个……老陈啊,让俺投降,也不是不成,但是……这个这个……其实就算咱们联合起来造反,再加上南诏,也未必能有什么好下场啊!能不能……能不能……换个思路。”
“换什么思路?”
“越王千岁已经跟我和冯老哥商量好了,以后我们的地盘跟归他。僚人部众愿意跟着他的,就改土归流,赋税的事儿好商量,该缴纳汉人一成的他绝不多要,该交十成的他也绝不少收。越王有“青天”之称,绝不至于残民以逞。而且,他担保咱们部众愿意跟着他的,绝无饥寒之忧。这可比现在累死累活的淘金可强多啦。”
“啊?果真如此?”
“这……这似乎干得过啊!”
“越王一诺千金,当不至于骗咱们吧?”
……
何游鲁的话音刚落,僚人军士们就议论纷纷。
在大唐高祖年间,朝廷也曾经推行过岭南道的改土归流。当时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给僚人们定的赋税,是汉人的一半。
没错,只交汉人应缴汉人的一半,僚人们也受不了,他们耕作技术水平太低下了。
如果崔耕答应看情况决定税额,甚至保自己的温饱,那可比现在的光景强多啦。
说实在的,跟谁混不是跟啊?陈家也是汉人,只因教给了大家先进的农业技术,大家就愿意奉陈家为主。现在改投越王,又有何不可呢?
更关键的是,越王出道这么多年,名满天下,绝无食言而肥之事,值得信任!
若是汉人军士,军法森严,可不敢这么议论。但僚人的军纪就差多了,即便陈行范在场,也无法弹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