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9章 崔耕的命门-《奋斗在盛唐》
第(2/3)页
“我……”
崔耕资质虽然一般,但身居高位这么多年,不知参与了多少国家大事,足迹遍布天下,脑海中还有后世的记载……此时说他是当世顶尖的政治家之一,绝对是名副其实。他稍微一想,就模模糊糊地意识到了宋所说的问题。
一个强盛的帝国,为何无法永远扩张下去?甚至会在某个小国面前折戟沉沙?
一个是通讯技术的限制,带来的难以掌控全部国土。另外一个,则是交通技术限制,造成的实力不足。
比如说大唐吧,历史记载中,高仙芝威震西域,为何直属的唐军一直只有一万多人?
没办法,从内地运来的粮食、军饷只有那么多,大唐的国力只能支持一万多人驻守西域。
崔耕之所以能带着六七万人去小勃律国,那是因为……高昌人带着全族百年的积累。识匿人本就是土著。
而且,不用发军饷,那点东西支撑大家到了小勃律就行了。打不下来小勃律国就是死,还要吃的干啥?
朝廷办事,就不能这么干了。
崔耕能建下那么大的功业,是因为他本身就名震天下,人们愿意接受他的领导。必要的情况下,岭南道也能提供一定的支持。,
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如果岭南道有难,崔耕治下其他地方,能提供多少支援呢?
受运输条件的限制,剑南道、西域联邦可称得上杯水车薪。安南都护府,以及北方各国,只能出动一部分军队支持,别指望他们能从经济上支持。
所以,李隆基真的跟崔耕拼命,把岭南道砸个稀巴烂绝无问题。扶桑跟岭南道拼个同归于尽也问题不大,就是南诏,也能给岭南道带来非常大的损失。
崔耕的根本之地若是没了,声望大跌。西域各国、契丹、新罗,甚至于镇守各地的大将,指不定就起什么歪心思了,说不定眨眼就分崩离析。
不,甚至那些大将也镇不住局面,因为当地并非汉人为主,他们同样成了无根飘萍。
所以说,岭南道是崔耕的命门,绝对不容有失。然而,这个命门还绝对谈不上什么坚固。
当然了,要达到这个效果,自己都得先下定必死的决心。想来李隆基、阁罗凤和扶桑天皇,平时下不了这个狠心。等真被逼到想同归于尽的地步了,也没那个机会了。
崔耕道:“师兄是的意思是……大唐、扶桑,或者南诏,可能会对我岭南道不利?”
“他们暂且不谈,短时间内应该没那个胆子。”
“那您说得是……”
宋吐出了四个大字:“祸起肘腋!现在岭南道即将剧变,越王却茫然不知,真是令人……您到底是有多长时间,没亲自处理政务了?”
“呃……”
崔耕心说,我何止是长时间没处理过政务啊。事实上,我根本就没咋处理过政务,都是让周兴他们负责的。
诶?周兴?
崔耕面色一沉,道:“您是说,周兴这厮固态萌发,有贪赃枉法、欺上瞒下之事?”
“非也,非也。”宋连连摇头,道:“不是他贪赃枉法、欺上瞒下了。而是……他做的太好了,如今的岭南道政令通达,执行迅速,不打折扣……对周兴治政的本事,我不说佩服吧,但至少也得承认人家不在我之下。” 攻城掠地〔娱乐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