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慌者乱如麻-《奋斗在盛唐》


    第(2/3)页

    吴公礼还是摆着躬身抱拳的姿势,看着胡泽义说道:“可是,一旦官银税款存入聚丰隆成为事实,对我们吴家的钱庄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啊!”

    “你这孩子,比你爹还会危言耸听,”胡泽义摆出一副长辈的口吻,训道,“我知道你也想让牲口市每日的税款存入你家钱庄里。但即便是将县衙的官银税款存入你家钱庄,一年又能生多少利钱?就算天顺钱庄要揽储吸储,难道吴家还会差了县衙这笔官银税款?”

    “不是,这跟揽储吸储没关系啊,若县衙能将官银税款存入天顺钱庄,性质不一样,不一样呐!”吴公礼见胡泽义压根儿就不当回事儿,真心急了。

    “有什么不一样?”

    胡泽义哼了一声,道:“你要知道聚丰隆付出的条件是什么?向县衙捐献三百贯用来修缮渡口码头,还要负责县学每月需支应的三十贯银钱。尤其是后一项,那可是个无底的损耗啊,公礼。就算本官应了你,你能作主替县衙出这笔银子?先,你爹那里就过了关!”

    “这……”吴公礼瞬间怂了。因为他太清楚自己的爹是什么德行,跟眼前这位抠不漏搜的表叔是一个尿性,想要让吴继堂替县衙出这笔钱?呵呵,难度就跟让眼前这位表叔父出这笔钱一样大!答案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不可能!

    偏偏他爹吴继堂还生龙活虎赛牦牛,吴家一时半会还轮不到他吴公礼作主。

    “唉……”

    吴公礼仰天长叹一息,喃喃道:“吴家钱庄,这次真的遇到劲敌了!这曹家向来专做酒坊,怎会突然打起钱庄行当的主意来?昨夜晚宴那一下,至少抢走我家钱庄在清源近半的储户啊!”

    胡泽义见吴公礼如此沮丧和言之凿凿,不由起疑道:“不就多开了一家新钱庄嘛,有这么严重吗?”

    “表叔父,你人在官场,不太了解钱庄这个行当。”

    吴公礼微微摇了摇头,耐着性子解释道:“钱庄这个行当本身就是年头和信誉来撑脸面,再而钱生钱。吴家在清源县经营钱庄数代人,年头有信誉也有,的确是顺风顺水的。但架不住昨晚您老人家答应从今往后将县衙的官银税款统统存入聚丰隆,委托聚丰隆替你们存储。这说明什么?说明聚丰隆银号连县衙官府都信任,不然怎会把本县一年的官银税款存入?间接地,这是替聚丰隆钱庄在做信誉担保,给储户们吃定心丸啊!对小家小户的储户来说,相比之下,聚丰隆银号显然要比天顺钱庄更来的稳妥安全些,不是?”

    说到这儿,吴公礼伸出手了比划了一下手势,道:“经昨日晚宴这么一闹,至少,聚丰隆至少会抢走我天顺钱庄五成的储户!”

    “五成储户?经营数十年不如聚丰隆一晚?竟有这…这么严重?”

    胡泽义有些不可思议地惊叫一声,仔细琢磨了一下刚才吴公礼的分析,还真是这么个意思,你昨晚他岂不是被曹东家利用了?

    一想到这儿,胡泽义颇为可惜摇头叹道:“早知道如此,昨晚就该在宴席上跟曹天焦多要些银钱了。该死的宋温,当时怎么就不提醒下本官呢?真是没用的东西!”

    吴公礼:“……”

    这都什么时候了,自己这位表叔父想得不是帮他们吴家,而是想着要钱,果真是雁过拔毛,名不虚传啊。

    看来此事木已成舟,想要截胡聚丰隆对县衙官银税款的揽储,吴公礼知道是绝不可能了。

    不过他现在也的确很好奇,曹家和曹东家他是听说过的,也做过了解的,毕竟他是做钱庄生意的,钱庄借贷最多的就是生意人,所以但凡是清源县的商贾,他多少都有过详细了解。

    据他了解,曹家虽是清源三大酒坊之一,但那是以前,这几年家底并不厚,而且自打木兰春酒出来,酒坊生意更是一落千丈。他们家哪里来得雄厚实力来开钱庄?

    而曹天焦呢?他也知道,绝对不是曹家能作主的那个人,曹家的买卖向来是他的女儿曹月婵经手的。

    可昨天夜里,曹天焦豪掷数百贯,却眉头不皱一下,端的是挥金如土。而且从别人跟他描述的昨夜晚宴时的情景,曹天焦在处理迎宾楼的事情上,还是在处理县衙官银税款存入聚丰隆这件事儿上,不仅进退有度,而且绝对是有过预谋的,预谋得非常缜密。

    这还是他所了解的那个只知道逛青楼不思正业的曹天焦吗?如曹天焦真有昨夜晚宴上的本事,曹家还至于每况愈下,堕落到要靠女儿曹月婵来经营的局面吗?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