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小食大才-《隋朝大老板》
第(2/3)页
苏游似笑非笑地看着一起进院的两个大胖子,暗想着这是杨广的两个儿子。又不免想到白驼山伟人来,伟人说,“我们国家人们物阜民丰,健康快乐,幸福指数世界第二。”
如果伟人家能代表整个国家的话,事实也正如他所言。于是苏游的脑袋里突然出现了一张张胖脸:金大胖,金二胖,金三胖……当然,少不了金光闪闪的主体思想。
两人才进屋,尚德也随后来到了厨房,自然是吩咐苏游好好做菜。当时采取一日两餐制,以适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业生活习惯。早餐在七点左右,吃得多些,因为要应付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称为“大食”;下午三四点再吃一顿,因为就要天黑了,不能再去劳动,所以吃得少些,称为“小食”。
而三餐制当时只在上层社会和士人当中流行,诸侯也是一日三餐,只有皇室四餐。西汉时,给叛变被流放的淮南王的圣旨上,就专门点出,“减一日三餐为两餐”。宋朝以后,老百姓才一天吃上了三顿的,这归功于宋代经济的繁荣,除了酒肆之间不再如唐代被约束在市坊中间,夜市晚上不实行宵禁,晚上生活丰富,所以才加一顿晚饭。就婚姻而言,三国两晋之前从一而终的妇女多改嫁的少,经历过几十年的三国纷乱以后,中国的总人口从四千万直接降到了两千多万,于是,妇女改嫁的传统也变得稀松。
就文化属性而言,传统文化在政治文化和经济文化面前,往往一败涂地。
太阳已近西山,全城老百姓正在吃第二顿“小食”,杨二的兵痞们则是吃最后一顿,他们兄弟两人正打算吃第三顿的时候,苏游只能饿着肚皮给他们准备好吃的。
可让人难堪的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啊,这个时代没有辣椒,没有酱油,厨房里烧的是柴火,盛夏的季节,关西地区的桑拿天里,一个菜还没烧出来,苏游已是大汗淋漓了。好在,苏游可以使唤的人不少,或者说,这些人都是来监视他的也可以。
杨二与兄长各带妻子,大厅里两两相对摆下了四张桌案。意思是说,苏游得把每样菜都要准备四份,好在原本他要做的清蒸鱼就是四尾,那是准备给杨二夫妻一人两条的,现在他们依然可以一人分得一条。
苏游此刻也终于意识到自己做菜还是该以“精”“少”为主了,什么好吃的东西往死里撑,也会变成垃圾。想着心事,苏游一时又有些忘形,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也可以抬,当然,前提是他们要懂得力学原理。
力学原理,多么奇妙啊,岛国人为“柔术”找到了用“力学”解释的理论基础,所以“柔术”变成了“柔道”,而没有理论基础的中国武术,只好变成了“舞术”。
苏游正一边傻笑着想“力学”,一边机械似的切着蔬菜,白绿相间的细丝如同艺术品一般在他刀下堆成了一堆,尚德看着跃跃欲试,又怕切了手,只跟苏游说道,“看菜的样式,闻菜的香味,都是极好的,味道必然也好罢。”可惜自己级别不够,这个时候都没尝菜人的口福,说着也有些唏嘘。
“那是,做菜当然要讲究色香味,一看一闻,已觉秀色可餐,吃着才有食欲呢。”苏游用后世很简单的理论跟这孩子摆呼,后者用以往的经验加以验证,点头不已。
第(2/3)页